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mTOR及S6K1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8-05-25 09:09

  本文选题:贫血 + 再生障碍性 ; 参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中脂肪调控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通路下游核糖体蛋白激酶S6K1的表达,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脂肪化的机制。方法 (1)制备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2)造模开始后观察记录小鼠状态并定期测小鼠血常规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m TOR及S6K1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小鼠第5天开始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皮毛光泽度降低、体质量下降,造模14 d后死亡5只。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表现为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三系均减少,造模14 d时血常规分别为:对照组(10.52±0.73)×109/L,(132±6.3)g/L,(469±114)×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0.97±0.57)×109/L,(74±9.3)g/L,(57±32)×109/L(P均0.001)。(2)免疫组化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m TOR及S6K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表现为对照组74.84±6.33、63.45±5.38,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13.27±16.23、108.56±12.77(P均0.001)。(3)相关分析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 TOR及S6K1与WBC、Hb、PLT呈负相关,m TOR与S6K1呈正相关。结论 m TOR及S6K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血细胞变化呈负相关,m TOR及S6K1可能在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即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的脂肪化,继而可能抑制了骨髓造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bone marrow adipogenesis in aplastic anemia mice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ORM) and ribosomal protein kinase (S6K1) downstream in bone marrow of mice with aplastic anemia. Methods 1) the mouse model of immune-mediated aplastic anemia was established. (2)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the status of the mice was recorded and the blood routine was measured regularly to verify the success of the model. 3)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 TOR of bone marrow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S6K1. All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2.0 software. The data were tested by normality test, the two groups of mean were compared by single sample t test,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1) the model of aplastic anemia mice was successfu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ice in the aplastic anemia group began to appear the mental state on the 5th day, the fur gloss decreased, the body mass decreased, and 5 mice died after 14 days of modeling.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decreased obviously, which showed that WBC, HB, PLT were all decreased. On the 14th day, the blood routine were as follows: the expression of bone marrow m TOR and S6K1 in the control group (10.52 卤0.73) 脳 10 9 / L (132 卤6.3g / L) 469 卤114 脳 10 9 / L, and in the aplastic anemia group (0.97 卤0.57) 脳 10 9 / L (74 卤9.3 g / L 57 卤32) 脳 109/L(P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bone marrow m TOR and S6K1 in the aplastic anemia mi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 TOR and S6K1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6K1 and m TOR in control group (74.84 卤6.33) and aplastic anemia (113.27 卤16.23108.56 卤12.77) (P <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 TOR and S6K1 in bone marrow cells of aplastic anemia model mic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R and S6K1 may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dipocytes in bone marrow, that is, they may play a role in adipogenesis of bone marrow in aplastic anemia mice, and then inhibit bone marrow hematopoiesis.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0313006-7)
【分类号】:R556.5;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新疗法救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J];医学信息;2000年04期

2 许正锯,李树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J];肝脏;2001年04期

3 惠吴函 ,杨岩 ,李舜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一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4 米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贾洪顺,孙涛;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12期

6 冯莉娟,张国平,陈凤英,张桂英,张熙纯,严甲;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7期

7 季健玲,刘红,孙超,姜胜华,丁润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2期

8 李杨;郭虎;吴鹏;;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J];海南医学;2013年14期

9 焦中华;顾振东;李琰;宋茂美;唐由君;朱海洪;;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10例观察[J];中医杂志;1988年01期

10 辛碧珍;陈志哲;胡建达;林淑屏;梁玉英;;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5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庆;王安全;马传香;李密密;于清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石清印;;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张水生;王晓莉;陈世林;罗敏智;张胜敏;程洪波;魏宇靖;;再生障碍性贫血CD34+表达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徐春丽;刘林;孔佩艳;刘红;陈幸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范艳玲;王志国;于存国;展昭民;张伯龙;马军;;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树叶;王巍;曹峰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负调控因子的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曹永彬;李晓红;马健;王志红;徐丽昕;高春记;达万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8 周荣富;欧阳建;陈兵;邵晓雁;许景艳;张启国;杨永公;周敏;关朝阳;陶红;张弦;;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邵宗鸿;;再生障碍性贫血[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周郁鸿;;再生障碍性贫血(英国治疗指南2010)[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泡泡;怎样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李典云;治再生障碍性贫血3方[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宋汉晓;再生障碍性贫血终身病患者生活用药需谨慎[N];保健时报;2005年

4 张秀花 王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也可做肝移植[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底有多严重?[N];科技日报;2013年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治愈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孙燕明;警惕药物引发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妇产科主治医师 张锦秀;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纠正贫血后阴道顺产[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立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吴维海;血细胞再生疗法治再生障碍性贫血[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伟;课题一 维生素D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课题二 IL-35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石琳;陈安民教授辨治血液病学术经验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建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系统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赵秀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傅晋翔;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岳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成脂分化异常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唐旭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选择预测系统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孙谕;LIGHT信号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4年

9 马夫天;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造血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10 童金生;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失衡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秋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以及其临床结局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宣翔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各证型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朱枫;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牛俊伟;白细胞介素-21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6年

5 邓婷;马ATG和兔ATG联合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安娜;WWP2和PTEN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达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翟小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高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袁成录;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D];青岛大学;2004年

10 邹威;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2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932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