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总皂苷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本文选题:人参果总皂苷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 ; 参考:《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31期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果总皂苷+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参果总皂苷+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72.22%,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otal saponin dibutyryl cyclic adenosine phosphate calcium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bradyarrhyth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7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brady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36) and control group (n = 36).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total saponins dibutyryl cyclophosphate adenosine calcium.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bradyarrhythmia.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初村镇卫生院;
【分类号】:R541.6;R5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艾青;临床误治致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J];中原医刊;2000年07期
2 李睿明,郝泽峰;应重视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J];心脏杂志;2000年02期
3 李书清;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3期
4 周晓秋;;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4例疗效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魏文康;刘红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4期
6 赵霞飞,吴世俨;博利康尼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血流变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5年03期
7 李夏;张明飞;贾波;黎豫川;;离子通道与缓慢型心律失常[J];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03期
8 林海飞;中西医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22例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余仲苟;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小板内钙、环磷腺苷含量与聚集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1年07期
10 宋均亮;康芦兵;;环磷腺苷短期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鸿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汪玉龙;黄莉丽;;黄芪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20例的疗效观察[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赵丽;杨俊华;;超声综合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6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飞;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王尚;靶向SUR2B/Kir6.1通道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3 师幸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无创性指标预测和干预治疗评价[D];武汉大学;2016年
4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连i吜,
本文编号:1971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97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