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转录因子Bach2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11:17

  本文选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Bach2、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阐明SAA,IRP患者免疫损伤骨髓造血的具体过程及差异,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寻找预防、诊断和治疗SAA、IRP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的初治SAA、IRP患者,治疗后缓解期复查的SAA、IRP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研究SAA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SAA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健康正常人外周血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并与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研究IRP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IRP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正常健康人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表达水平。第三部分研究SAA及IRP患者中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ach2的下游靶标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SAA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IRP初治及缓解期患者各10例及10名正常健康人CD4~+或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分选细胞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CD4~+或CD8~+T淋巴细胞及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并对转录因子Bach2与转录因子Blimp-1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 m 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Mann-Whitney U检验,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 m RNA的表达和初治组相比明显上升(Mann-Whitney U检验,P0.05)。(2)流式细胞检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39.04(24.45-54.20)%和40.86(26.20-80.20)%,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53.64(33.28-86.72)%和64.98(47.00-92.70)%。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缓解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分别为63.93(40.4-95.56)%和74.05(46.84-91.85)%,和初治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3)全体观察对象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与其Bach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84,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颗粒酶B的表达与Bach2的表达亦呈显著负相关(r=-0.389,P0.05)。第二部分(1)IRP初治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无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5)。(2)流式细胞检测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44.53(26.40-64.00)%和59.23(36.19-82.12)%,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Bach2的中位表达分别为53.64(33.28-86.72)%和64.98(47.00-92.70)%。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内Bach2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㧐0.05)。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为86.57(78.33-92.24)%,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中位表达为85.14(69.39-92.56)%。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IRP初治组均显著降低(P0.05)。第三部分(1)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2)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P㧐0.05)。(3) IR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HO-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IRP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HO-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P㧐0.05)。(4)全体观察对象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与Bach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P0.05);HO-1与Bach2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QPCR检测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降低,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显著上升。(2)IRP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Bach2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SAA初治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Bach2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IRP初治组均显著降低。(3)SAA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的QPCR检测的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经免疫抑制治疗后显著下降。(4)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IRP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IRP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内HO-1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升高,免疫抑制治疗后明显下降。IRP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内HO-1的QPCR检测m RNA表达水平以及流式检测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均无显著差异。(5)全体观察对象CD4~+及CD8~+T淋巴细胞内Blimp-1及HO-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IRP患者CD19~+B淋巴细胞内Blimp-1与Bach2呈显著负相关;HO-1与Bach2呈不显著负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Bach2 in CD4 ~ + and CD8 ~ + T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plastic anemia ( SAA ) and in patients with remission stage . ( 2 ) The expression of Bach2 in peripheral blood CD4 ~ + and CD8 ~ + T lymphocytes of patients with SAA was 53.64 ( 24.45 - 54.20 ) % and 64.98 ( 47.00 - 92.70 ) % , respectively . The expression of granular enzyme B in peripheral blood CD8 ~ + T lymphocyt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Bach2 ( r = - 0.389 , P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4 ~ + and CD8 ~ + T 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controls ( P < 0.05 )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4 ~ + and CD8 ~ +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early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 P < 0.05 ) . ( 5 ) The expression of Blimp - 1 and HO - 1 in CD4 ~ + and CD8 ~ + T lymphocyt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ch2 , and the expression of Blimp - 1 and HO - 1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ch2 . HO - 1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ach2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峰,丁帮和,朱家斌;病因不明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长期随访33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2 宋斌;章正华;夏云金;柴海霞;陈雁;;病因不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2期

3 邢富兴;韩斯琴;陈新思;;全血细胞减少症78例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4期

4 赵冲;王永才;赵成艳;刘玉娥;李瑞华;张蕾;邹鸥;;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附613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8期

5 郎晓霞;;全血细胞减少症11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9期

6 洪文德,罗兆凯,原耀光,谭恩勋,潘安丽,庞国元;全血细胞减少症517例的病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7 方机;全血细胞减少症63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邵宗鸿;和虹;田鹏;曹增;刘鸿;;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J];医学研究通讯;2002年06期

9 史占忠,宣宝和,王庆余;全血细胞减少症360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蒿广德,郭丽,齐文玲;全血细胞减少症196例病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郎筠渊;王季石;孙志强;;40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周玉平;;71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新友;张大龙;吴铭;黎肇明;王伏田;;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附184例病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陈瑾;付蓉;邵宗鸿;;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补体水平测定及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贺远;;17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分析[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方美玉;;探讨13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付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谦;谢品浩;袁翠英;周敏;董海波;陈兰昕;欧阳建;;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价值[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李燕;王晓敏;富玲;木拜尔;聂玉玲;;流式细胞术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红;江渝;陈幸华;孔佩艳;彭贤贵;刘林;张曦;王庆余;;骨髓活检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意义[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妍;转录因子Bach2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2 付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丁凯;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膜靶抗原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和虹;1. Th1细胞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机制中意义的研究 2. 与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任悦;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秀慧;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2 武晓静;CD22信号异常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凤飞;全血细胞减少症297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顾发卉;全血细胞减少症513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牛占恩;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B淋巴细胞及其CD5+B数量检测的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艳春;骨穿一步法抽吸—活检双标本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2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972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