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现状及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18-06-15 22:36

  本文选题: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微循环 ; 参考:《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8期


【摘要】:冠状动脉微循环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相关联。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并且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微循环的评价指标,而关于单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并不多,性别间治疗差异的研究尚缺乏。但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女性症状比男性更明显,且出现检测不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情况更为多见,且女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本综述中,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尤其关注了女性与男性间发病率及预后的差异。
[Abstract]: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clinicians, and a serie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have appeared.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alone.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treat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But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symptoms were more obvious in women than in men, the incidence of CAD was more frequent, and the prognosis of female patients was worse. In this review,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are review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morbidity and prognosis between women and men.
【作者单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课题(2015AB00315)
【分类号】:R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健强;赵国军;王燕;喻思扬;曾高峰;;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年04期

2 杨慎先;杜长春;李蒙;王枫岭;;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结构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健瑜;梁茜;许兆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现状及性别差异[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8期

2 雷学君;;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7年14期

3 邓忠华;;瑞舒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14期

4 刘福忠;杨应军;陈波;陈学梅;朱建峰;;不同他汀类药物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08期

5 陈崇泽;;52例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7年03期

6 谭朝阳;刘大伟;殷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及D-Dimer和hs-CRP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张院;李源;;瑞舒伐他汀联合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伴冠脉病变对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年24期

8 陈汉文;陈浩英;;强化降脂方案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24期

9 李志刚;曹惠洁;袁建清;刘铮;;常用处方剂量阿司匹林与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药品评价;2016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洋;李浪;苏强;周游;王江友;孙羽涵;杨栋;;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表达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1期

2 毋静;梁婉怡;邓家鑫;曲源;于清宏;;阿托伐他汀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干预后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01期

3 赵季红;李玉明;李学文;梁国庆;陈少伯;姜铁民;;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12期

4 杨蕾;张国兵;;MicroRNA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11期

5 钱宗杰;张连舫;曾秋棠;邱龄;肖传实;;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肝X受体表达及胆固醇外流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3期

6 邹阳春;;强化降脂 逆转斑块 进一步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J];江苏统计;1998年09期

2 田牛;加快我国临床微循环的发展[J];中国微循环;1998年01期

3 连仲元 ,骆元正;衰老新说:人体微循环障碍[J];家庭科技;1997年09期

4 宋祥云,陈进坦;改善微循环障碍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0年04期

5 常虹;刘萍;;丹参对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年04期

6 韩坚;钟志勇;韩强;荣向路;吴清和;;透骨化毒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7年06期

7 杨超;;生命之网——微循环[J];档案管理;2007年05期

8 王传社;;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8期

9 ;微循环与休克(上)[J];人民军医;1977年01期

10 祝寿河;方鹤松;;微循环障碍在发病学上的意义[J];中级医刊;197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晶岩;;微循环障碍与中医药[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汇编[C];2014年

2 袁申元;;老年病的微循环障碍与治疗[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韩晶岩;;微循环障碍与中药多靶点的改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韩晶岩;;致辞[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韩晶岩;;中医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原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付守功;;消除微循环障碍是治疗疑难病的有效途径[A];全国疑难性心脑血管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及讲习班(第七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刘智庆;李玲玲;;微循环的临床应用[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韩晶岩;;可视化微循环研究方法揭示中医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原理[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淑文;;脓毒症致微循环障碍与中医药的干预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庆富;;白细胞黏附与烧伤微循环障碍[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微循环学》杂志总编辑、湖北医科大学教授 曾昭炜;微循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N];经济日报;2002年

2 《微循环学》杂志总编辑、湖北医科大学教授 曾昭炜;微循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N];经济日报;2002年

3 杨春;微循环与健康长寿[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认识微循环[N];广东科技报;2002年

5 中国微循环研究所;微循环与疾病[N];保健时报;2003年

6 徐亚静;中药可改善微循环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孟 磊;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 程守勤;临床医生应重视微循环障碍防治[N];健康报;2010年

9 寒之;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保健用品[N];中国建材报;2000年

10 黄静;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微循环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旭;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心脏术后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冷辉;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贾鹏;TNF-α诱导fg12表达在心脏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涛;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病患者外周微循环形态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张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微循环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唐林林;PctO_2与PctCO_2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评估[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瑶;丹参调节AQP1效应与其改善微循环障碍(水瘀)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5 马丽;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治疗血痹证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郭文学;重症急性胰腺炎时MDA、SOD与肝脏微循环变化及黄芪干预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亚军;双清对糖尿病肾病及微循环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宋康兴;纳洛酮对内毒素血症脑组织保护及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9 鲍颖霞;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作用与血管内皮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23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023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