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胺碘酮所致房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以及早期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4 21:29
【摘要】:背景: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上控制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的最常用药物。服用胺碘酮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胺碘酮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AIT))和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AIH)。目的:观察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AIT及AIH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阵发性房颤(AF)合并AIT和AIH的患者,早期行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次研究的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后AIT和AIH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连续入选867例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胺碘酮,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将AIT和AIH的患者与服用胺碘酮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对比。应用COX部分危险回归分析来判断服用胺碘酮的房颤患者发生AIT和AIH的危险因素。结果:50例(5.8%)患者发生AIT,94例(10.8%)患者发生AIH。在服用胺碘酮前,AIT组患者的ATPO水平高于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31),TG-Ab水平也高于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45),合并甲状腺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2)。COX部分危险回归分析发现,服用胺碘酮前ATPO阳性(P=0.033,HR:4.130,95%CI=1.418-9.619)以及服用胺碘酮前发现甲状腺肿(P=0.008,HR:7.538,95%CI=2.325-32.106)均是发生AIT的独立危险因素。停用胺碘酮后,房颤负荷明显增加(P=0.01)。在服用胺碘酮前,AIT组患者的ATPO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36),TG-Ab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37),甲状腺超声发现的甲状腺肿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83)。COX部分危险回归分析未发现发生AIH的独立危险因素。停用胺碘酮后,房颤负荷较前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IT的发生率约为5.8%。分析发现,服用胺碘酮前ATPO以及TG-Ab阳性与甲状腺超声发现甲状腺肿是发生AI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生AIT的独立危险因素。AIH的发生率约为10.8%,,未发现发生AIH的独立危险因素。AIT及AIH组患者房颤负荷均增加。第二部分:服用胺碘酮后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房颤患者早期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连续入选的867例房颤患者中,2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PVI),其中AIT的患者40例,随机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做对照组。其中AIH的房颤患者47例患者,随机选取甲功正常的4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做对照组。PVI后观察30分钟,30分钟后无肺静脉电传导恢复,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观察有无房速、房扑、房颤发作,看肺静脉电位有无恢复传导。比较AIT组与对照组以及AIH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消融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完成PVI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P=0.062)及X线曝光时间P=0.058)无明显差异;PVI后观察30分钟内,AIT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继续给予肺静脉电隔离。PVI后观察30分钟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后。然后以300ms到200ms的间期起搏冠状静脉窦,AIT组与对照组相比较,AIT组与对照组肺静脉传导的恢复比例相似(P=0.191),诱发的房颤(P=0.005)和非肺静脉相关的房性心律失常(P=0.01)比例更高,在PVI后3个月随访时,AIT组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32),但在3个月后到12个月随访时两组相似(P=0.418)。AIH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p=0.271),X线曝光时间(p=0.158)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VI后观察30分钟内,两组患者未发生肺静脉电传导恢复。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后,起搏冠状静脉窦,AIH组与对照组肺静脉传导的恢复比例相似(P=0.096),AIH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中诱发的房颤(P=0.235)、房速(P=0.418)、典型房扑(P=0.914)及术中诱发的肺静脉外相关的房性心律失常(P=0.53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PVI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PVI术后3个月的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的的发生率(P=0.751),及12个月时的晚期复发律(P=0.728)在随访时相似。结论:对合并AIT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早期行导管消融,PVI后3个月内的早期复发率AIT组高于对照组。但是术后3个月到1年的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合并AIT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早期行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对合并AIH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早期行导管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的早期复发率和消融术后12个月的晚期复发率AIH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合并AIH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早期行导管消融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 Results : In 50 ( 5.8 % ) patients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33 , HR : 4.130 , 95 % CI = 1.418 - 9.619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 05 )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 01 ) .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安;韩聚强;骆利;任永强;郭汉斌;龚丽娟;闻炜;曹建彪;;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年12期

2 涂传涛;张顺财;;PBC-AIH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07期

3 温小凤;蒋忠胜;;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肝脏;2009年05期

4 余海静;黄加权;刘阳;艾国;严伟明;王晓晶;宁琴;;IL-17 Contributes to Autoimmune Hepatiti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0年04期

5 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4期

6 黄舒娥;陈志恒;刘萍;喻玫;;AIH质量控制体系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09期

7 ;AIH患者:肝脏CT和MRI表现不具特征性[J];现代医院;2009年02期

8 涂传涛;韩冰;张顺财;;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与病理特征:一项回顾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9 蒋莉;陈春华;王永忠;;自身抗体检测在PBC和AI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10 李银萍;王崇;;皮质醇治疗对于合并AIH特点的PBC患者有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小英;;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冯少春;张建军;李汛;陈红;;强的松、优思弗短期联合治疗AIH-PBC综合征对患者临床状态的影响[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杜慧慧;王磊;刘一博;王俐琼;张玮;;AIH中Treg/Th17细胞失衡调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The Validation of IAIHG Simplified Criteria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Ⅰ[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凯;李永哲;刘国振;;人自身抗原CYP2D6 285bp基因片段克隆、真核表达及免疫性鉴定[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莫把AIH误当病毒性肝炎[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茂敬;胺碘酮所致房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以及早期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2 吕胜祥;Qa-2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AIH中的免疫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林睿;肠黏膜屏障损伤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枯否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梅懿文;AIH相关因子对HepG2细胞ASGPR合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华伟;熊去氧胆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PBC-AIH重叠综合征-Meta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严春苗;中国人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病理系统回顾[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吴虹杰;探讨Anti-ASGPR在AIH-1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2年

5 刘智慧;豫籍汉人AIH-Ⅰ型和AIH-Ⅰ型-PBC重叠综合征在HLA-DRB1和DQA1基因的遗传易感性[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新芳;I型AI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APRIL、BAFF mRNA的表达与临床特点关系[D];郑州大学;2009年

7 刘玉宁;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系初探[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3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123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