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房室结双径现象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6 23:25
【摘要】: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经验性慢径消融治疗不可诱发的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症状复发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第二部分,明确房室结双径现象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比例。并通过对存在和不存在房室结双径现象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以明确这一电生理现象的存在是否增加心动过速复发风险。第三部分通过一例罕见病例来探讨房室结双径现象的在协助诊断束室纤维的意义。第一部分经验性慢径消融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研究背景:心内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能诱发出与临床相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并不少见。经验性慢径消融可作为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一种选择,但其长期预后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不清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或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根据是否可诱发出与临床相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分为可诱发组(A组)和不可诱发组(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或临床随访。确定复发的依据为有复发心电图和/或典型临床症状。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622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女性56.8%)。A组一共488例患者,B组一共134例患者,B组中131例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现象,107例患者术前有心电图记录。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总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和因其他心律失常的复发分别为16例(2.6%)和32例(5.1%),其中A组和B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率分别为2.9%和1.5%(P0.05),因其他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4.5%和7.5%(P0.05),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中术前无发作心电图亚组心律失常的复发率(22.2%)高于有发作心电图亚组(5.6%)(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无发作心电图的复发率是术前有发作心电图记录的4.3倍(P=0.019)。A组出现一例主要并发症B组无并发症。结论:长期随访证实经验性慢径消融是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一种有效方案,术前是否记录到发作心电图对于预测术后复发有重要价值。第二部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双径现象的临床意义背景:心内电生理检查中非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室结双径现象并不少见,该双径路是否可能参与心动过速并不十分清楚。方法:对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发作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并于电生理检查中证实存在普通旁路并对旁路进行了导管消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旁路消融后是否合并双径现象分为A组(有房室结双径现象)和B组(无房室结双径现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或临床随访。确定复发的依据为有复发心电图和/或典型临床症状。结果:一共纳入123例患者(中位年龄41岁,女性44.7%)。A组一共51例(其中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对这两例进行慢径消融),B组一共72例。基线资料显示,39%为显性旁路,左侧旁路82例(66.7%),右侧旁路36例(29.3%),双旁路或多旁路5例(4.1%),双旁路或多旁路中4例为双侧1例均为右侧。有41.5%的患者电生理检查可发现存在房室结双径现象。旁路即刻消融成功率99.2%。中位随访时间368天,复发2例,复发率为1.6%,其中A组复发1例(仍为AVRT,但与前次消融位置不同),B组复发1例(右侧旁路相同位置复发),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房室结双径现象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并不少见。旁路消融后该现象的存在并不增加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复发风险。第三部分房室结双径现象在协助诊断束室纤维的意义背景:束室纤维是引起预激图形的一种少见类型的特殊旁路。本病例报道一例同时合并左侧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现象的束室纤维。方法和结果:32岁女性因发作性心悸15年入院。12导联心电图上可见轻微预激图形,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心动过速,提示为左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旁路成功消融后12导联心电图上仍可见轻微预激图形。心内电图可见窦性心律下HV间期24ms小于正常范围。高位右房进行心房程序刺激可见房室结双径现象存在,AH跳跃出现前后H2V2间期和预激程度并未改变。给予三磷酸腺苷阻断房室结传导后出现交界性心律,12导联心电图上轻微预激图形仍未改变。提示引起体表轻微预激图形的特殊旁路为束室纤维。结论:本病例报道一例同时合并左侧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现象的束室纤维。心房程序刺激房室结双径现象出现前后H2V2间期和预激程度并未改变对束室纤维具有诊断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伟;;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传导的探讨——附150例患者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1989年01期

2 丁淑兰,蒋百康;经食道心房调搏法检查儿童房室结双径传导[J];江苏医药;1991年12期

3 孟祥云,王东琦,吴军,郭映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双径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年02期

4 王定胜;周元植;姚淙;;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传导[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张秀玲;;经食道心房调搏对房室结双径传导的诊断(附15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8年06期

6 谌辉;房室结双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年03期

7 沈彩华,杨顺宏,,李长山;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伴快径路裂隙传导一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06期

8 杜云蕙;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J];中国实用心电杂志;1998年04期

9 张永庆;;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伴环连现象一例[J];起搏与心脏;1992年01期

10 唐宝龙;时志城;;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嘉;房室结双径现象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383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83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