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建立Stanford B型夹层犬模型,探讨改良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以及评估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作为夹层检测手段的准确性。方法:选用天津本地健康杂种犬12条,24-36月龄,体重20-25Kg,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沿左胸部4-5肋间行开胸手术,分离第三肋间动脉已远的胸降主动脉5cm,在第三肋间动脉上缘置入动脉阻断带,沿主动脉长轴方向侧壁阻断2/3周径。纵向切开主动脉,将主动脉内层(内膜和内2/3层中膜)与外层(外1/3层中膜和外膜)分离,近端切除1cm内层。肝素水冲洗切开的主动脉管腔后,用5-0的Prolene线尽可能多的缝合内层(内膜和内2/3层中膜),用4-0的Prolene线连续缝合外层(外1/3层中膜和外膜)。松开阻断钳,确切止血,按照0.05 mg/kg计量静脉应用肾上腺素,观察1小时后关闭胸腔。术后当天、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行腔内超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长度,破口个数及位置,第一破口远心端假腔直径等情况。术后30天处死所有实验犬,取出降主动脉,直观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情况,并将主动脉取材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变段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1.术后10条实验犬存活,活动、精神及食欲良好,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1条实验犬死于术中,1条实验犬死于术后当天。两条死亡犬均未形成主动脉夹层。2.10条存活犬中8条术后当天形成主动脉夹层:其中1条夹层远端破口在腹腔干动脉开口上3cm处,14天时夹层愈合;符合造模标准的夹层有7条,最终共形成12个远端破口,其中1条夹层远端破口在腹腔干动脉开口上2.5cm处,2条单发破口的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开口上1.0cm处,3条带有2个破口的夹层和1条带有3个破口的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3.建模成功犬在手术当天,术后7天,14天,30天超声测量夹层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1.4±1.2)cm、(11.4±1.3)cm、(11.8±1.1)cm、((12.6±1.4))cm,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破口远心端3cm处假腔直径分别为:(3.1±0.5)mm、(3.5±0.3)mm、(4.1±0.3)mm、(4.2±0.2)mm,数后当天、术后7天与术后14天、术后30天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动脉离体后建模成功犬夹层测量长度为11.3-15.5cm,平均长度为(12.4±1.2)cm,腔内超声测量的夹层长度为10.0-16.2cm,平均长度为(12.6±1.4)cm,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模成功犬夹层破口体外计数为12个,腔内超声发现12个,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将夹层病理取材,在HE染色后均符合主动脉夹层的病理改变。结论:1.通过开胸手术联合静脉用药的方法可以在体建立Stanford B型夹层犬模型。2.有远端破口的夹层假腔通畅性会更高,30天随访结果满意。3.血管腔内超声所显示的主动脉夹层长度、夹层远端破口的位置及数量均与处死后直观观察情况相符,且能动态观察假腔的直径,其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检测手段。4.本模型建立的原理与人体病理形成主动脉夹层过程相似,可以用于下一步腔内治疗技术的探索,为主动脉夹层治疗新方法提供模型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32;R5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宏伟;戴向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应用结果的比较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05期
2 郭曦;刘光锐;薛玉国;李铁铮;韩晓峰;黄连军;;血管内超声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04期
3 林长泼;郭大乔;史振宇;王利新;李炜淼;唐骁;郭宝磊;符伟国;;血管腔内超声在复杂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年01期
4 付强;魏民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展[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4年03期
5 陆清声;;Endovascular Repair of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Investigation of Stent Grafts in Aortic Dissection Trial[J];临床误诊误治;2014年03期
6 王晖;杨明烽;汤敬东;龚凯;范跃祖;;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建立[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7 崔佳森;梅志军;景在平;张健;王利新;;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建立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模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8 K.Lehner,R.Blasini ,P.Gerhardt ,R.J.Siewert ,乐桂蓉;血管腔内超声(IVUS)方法和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1992年04期
,
本文编号:
2451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5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