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血管疾病相关选择性代谢物组的实验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19 04:25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测定血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s)、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s,LPCs)、肉毒碱(carnitine,CO)和酯酰肉毒碱(acylcarnitines,AcyCNs)的方法,研究各代谢物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标准溶液建立各代谢物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测定的条件。用含0.1%甲酸的异丙醇提取血清各目标代谢物,氮气下吹干,用流动相重组后进行LC-MS/MS分析,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评价方法的线性、检测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基质效应、不精密度和样品稳定性。征集600名体检志愿者,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血压等基本信息,用所建LC-MS/MS方法测定血清各代谢物,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血肌酐(creatinine,Crea)等CVD传统危险因素,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分析各代谢物与CVD传统危险因素、DM、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液相色谱分离采用HILIC色谱柱,流动相为75%乙,腈(0.5%甲酸,7.5mM甲酸铵,PH=3.0),柱温20℃,流速0.25ml/min,进样4μl。在API 4000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 MRM)模式下,所有代谢物在5.5分钟内有效分离。方法的相对回收率在86.07%-107.58%。平均批内不精密度在5%以内,总不精密度大多在10%以内。血清样品各代谢物浓度在-80℃存储6个月后没有显著变化。各代谢物的水平与CVD危险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后,BCAAs.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色氨酸(tryptophan,Trp)和Glu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显著正相关(P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显著负相关(P0.01);Gln/Glu与TG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显著负相关(P0.001),与HDL-C和ApoAI显著正相关(P0.001);饱和LPC(16:0 LPC和18:0 LPC)与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ApoB显著正相关(P0.001),不饱和LPC(18:1 LPC和18:2 LPC)与HDL-C和ApoAI显著正相关(P0.001)。通过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代谢物与BMI的关系显示,BCAAs、AAAs、Glu、C0、丙酰肉毒碱(propionyl-L-carnitine,C3)和戊酰肉毒碱(valeryl-L-carnitine,C5)与BMI显著正相关(P0.001);Gln、 18:1 LPC、18:2 LPC与BMI显著负相关(P0.001);与糖尿病的关系显示,BCAAs、 Phe、Glu、乙酰肉毒碱(acetylcarnitine,C2)和C5水平在糖尿病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Gln/Glu在糖尿病组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01);与cIMT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CAAs(P0.001)和C5(P0.0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斑块组大多数AcyCN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C0和AcyCN类代谢物水平是颈动脉斑块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7,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LC-MS/MS测定血清氨基酸、LPC、C0和AcyCN类等25种代谢物的方法,所建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作为CVD组学研究和临床流行病研究的有效工具。用所建方法测定600例体检志愿者,发现各代谢物与多种CVD传统危险因素、DM、cIMT和颈动脉斑块等相关,可能是潜在的CVD危险预示指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骥;毛丹;胡蓓;;人体L-肉毒碱代谢与疾病[J];营养健康新观察;2007年03期

2 夏振开;余铭清;;附睾肉毒碱[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2年04期

3 张红素,张泽丽;乙酰-L-肉毒碱的合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牛玉坚,蒋朱明,刘大为,朱明炜,李洁,李春风,舒红,韩少梅,马恩陵;外科应激患者肉毒碱代谢变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附120例患者测定结果)[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年04期

5 李伟;李克;时永辉;;L-肉毒碱功能及其检验[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3期

6 隋丽华;叶华虎;;肉毒碱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7 王茂利;强卫印;;肉毒碱与人体减肥[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8 邱长斌;林善锬;邱传禄;;肉毒碱与慢性肾功能衰竭[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9年02期

9 刘丹;血液透析病人的肉毒碱缺乏[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年03期

10 孟铭伦,赵长海;肉毒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江骥;毛丹;胡蓓;;人体L-肉毒碱代谢与疾病[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六期):膳食营养与代谢专题[C];2007年

2 孙庆宝;李克;刘小传;张春妮;;中国(南京地区)健康成年人血中肉毒碱水平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李克;孙庆宝;刘小传;时永辉;张春妮;;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清游离和总肉毒碱水平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王月华;杜冠华;;左旋肉毒碱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小平;朱斌;王璞;任万军;王丽;刘子栋;;左旋肉毒碱加管通治疗血透患者顽固性不安腿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4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尹漾阳;朱玲强;王少辉;王建枝;;左旋肉毒碱对OA诱导大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郭伽;肉毒碱让体力恢复加快[N];健康报;2005年

2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曹建民;肉毒碱无助于懒人减肥[N];北京科技报;2012年

3 仪辛;肉毒碱有望防治遗传性ALS[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陆志城;2001年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默;心血管疾病相关选择性代谢物组的实验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460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60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