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关于血清BNP、GDF-15与TN-C对于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风险及预后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0 05:36
【摘要】: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类较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为临床上致青少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原因的之一。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在既往研究中显示与左心室肥厚相关,且在不少研究中都表现出对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现在临床对HOCM诊治方案的确定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血清BNP水平与HOCM患者术前危险分层及手术预后相关的研究暂未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特定HOCM患者人群术前血清BNP水平与HOCM严重程度、手术预后情况之间的联系,探究血清BNP对于评估HOCM外科治疗风险与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HOCM入院,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纳入107例患者进入分析集。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术前血清BNP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术前最大室间隔厚度、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之间的相关性。以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BNP水平与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术前血清BNP水平与术前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术前症状、术前室间隔厚度、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3,p=0.923;r=-0.145,p=0.270;r=0.101,p=0.440;r=0.344,p=0.213)。外科治疗术后患者梗阻症状明显缓解,平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104.24±19.41mmHg下降至10.25±8.23mmHg(p0.01)。在平均19±2.1个月的随访时间中,共记录了 16例远期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1例,心血管原因再次手术1例、心力衰竭4例、脑卒中1例、复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30mmHg 4例,再次出现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症状5例。以是否发生远期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两组间术前及术后血清BNP水平无差异(p=0.43)。以血清BNP水平1800.00 pg/d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血清BNP组和低血清BNP组,作Kaplan-Meire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734;Breslow p=0.683)。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发现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年龄(HR 1.052,p=0.021)、术前心房颤动(HR 4.542,p=0.012)、术前左房内径(HR 1.056,p=0.042)、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HR 1.121,p=0.010)和术后心房颤动(HR 4.042,p=0.002)相关,与术前血清BNP水平和术后3月血清 BNP 水平无关(HR 1.056,p=0.571;HR 1.563,p=0.452)。进一步行 Stepwise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24)和术后心房颤动(p=0.003)是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对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术前血清BNP水平与术前心功能、术前症状、术前室间隔厚度、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无显著相关性,对术前判断心肌解剖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价值有限。术前血清BNP水平与术后血清BNP水平在预测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方面并没有意义。年龄、术前心房颤动、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左房内径、术后心房颤动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目的: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既往研究中被证实与心肌保护、抗心肌肥厚有关,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在多项研究中都显示出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的能力。本研究旨通过分析特定HOCM患者人群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HOCM严重程度、手术预后情况之间的联系,探究血清GDF-15对于评估HOCM外科治疗风险与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间因HOCM入院,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排除标准纳入86例患者进入分析集。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术前最大室间隔厚度、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之间的相关性。以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GDF-15水平与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存在明显相关性(r=0.925,p=0.025)。外科治疗术后患者梗阻症状缓解明显,平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 107.21±18.54mmHg 下降至 11.05±7.44mmHg(p0.01)。在平均 25±1.7个月的随访时间中,共记录了 11例远期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1例,心血管原因再次手术1例、心力衰竭2例、复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30mmHg 3例,再次出现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症状4例。以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做ROC曲线,得到1个相关界值,为467.48ng/L(AUC=0.814,p0.001)。利用这个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DF-15组和低GDF-15组,作Kaplan-Meire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Log-Rank p=0.023;Breslow p=0.041)。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发现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年龄(HR 1.037,p=0.009)、术前左房内径(HR 1.033,p=0.021)、术后心房颤动(HR 3.856,p=0.010)和术前血清GDF-15水平(HR 2.451,p=0.050)相关。进一步行Stepwise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3),术后心房颤动(p=0.020)和术前血清GDF-15水平(p=0.031)是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对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协助判断解剖病变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术前血清GDF-15水平467.48 ng/L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外科治疗后将更容易发生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年龄、术前左房内径、术后心房颤动和术前血清GDF-15水平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高龄、术后心房颤动和术前血清GDF-15467.48 ng/L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目的:腱糖蛋白C(Tenascin-C,TN-C)既往被证实在出现心肌损伤时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心肌纤维化相关。本研究旨通过分析特定HOCM患者人群术前血清TN-C水平与HOCM严重程度、手术预后情况之间的联系,探究血清TN-C对于评估HOCM外科治疗风险与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间因HOCM入院,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排除标准纳入86例患者进入分析集。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术前血清TN-C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术前最大室间隔厚度、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之间的相关性。以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TN-C水平与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外科治疗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术前血清TN-C水平与患者术前最大室间隔厚度和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存在明显相关性(r=0.872,p=0.045;r=0.934,p=0.031)。外科治疗术后患者梗阻症状明显缓解。平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107.21 ±18.54mmHg下降至11.05±7.44mmHg(p0.01)。在平均25±2.1个月的随访时间中,共记录了 11例远期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1例,心血管原因再次手术1例、心力衰竭2例、复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30mmHg 3例,再次出现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症状4例。以术前血清TN-C水平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做ROC曲线,得到1个相关界值,为7.24 μg/mL(AUC=0.567,p0.05)。利用这个界值,将患者分为高TN-C组和低TN-C组,作Kaplan-Meire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Log-Rank p=0.023;Breslow p=0.041),但根据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室间隔厚度进行校正后,该差异不再显著(HR=0.694[0.343,1.726],p=0.465)。结论:对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术前血清TN-C水平与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最大室间隔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协助判断解剖病变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术前血清TN-C水平与术前血清BNP水平、术前GDF-15水平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术前血清TN-C水平7.24 μ g/mL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外科治疗发生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但并非其独立影响因子。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丽丽;张宁汝;;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GDF-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3年23期

2 吴剑锋;张敏;李元;曾高峰;唐朝克;;GDF-15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3 高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血清中GDF-15、MCP-1和IL-23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9期

4 顾宇英;赵荫涛;宗明;姚义安;范列英;张代富;;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清GDF-15水平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5 战晓芬;王英;贺令芬;;脑梗死患者GDF-15、IL-6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2期

6 尚小森;陈小平;马云霞;李鹏丽;;GDF-15基因-3148C/G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4期

7 孙国强;李玉波;;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20期

8 徐姝;滕旭;;心力衰竭患者GDF-15与心功能及BNP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03期

9 刘文;张欢;钱琳;;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DF-15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南药学;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昶颖;生长转化因子-15(GDF-15)调节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膜离子通道表达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蒋知言;关于血清BNP、GDF-15与TN-C对于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风险及预后的价值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钱明;冠心病人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GDF-15血清表达水平的测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希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研究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杨梅;GDF-15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白帆;生长分化因子GDF-15与冠心病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8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