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肥厚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the causes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myocardial fibrosis injury an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MR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Methods from July 2014 to February 2016, he was admitted to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rdiac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ardiac ultrasound)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with end diastolic thickness 11mm in any part of the myocardium were examined by CM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was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the causes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The safety of CMR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fibrosis injury according to the delayed enhancement positive of gadolinium contrast agent. Results 216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were collecte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CMR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was 82.4% (removal of unexplain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The main causes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were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There were 53 cases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117 cases of HCM, 3 cases of myocardial amyloidosis and 5 cases of other systemic diseases. There were 3 cases of unexplained myocardial hypertrophy, 17 cases of other diseases and 18 cases of unexplained cardiac hypertrophy. In addition, 6 patients (2.8%) were accidentally found to have accompanying lesions by CMR. 69.7% of the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hypertrophy diagnosed by CMR had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38.9% of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had myocardial fibrosis.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CM patients (82.1%) (P 0.05). No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to CMR were found except 1 patient (0.5%) who had nausea and vomiting immediately after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 Conclusion CMR is noninvasive and safe, which can provide more clues for the definit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diagnose more diseases from etiology,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logic injury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206、81470391)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项目(YG2014MS49)资助
【分类号】:R54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心肌病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玲玲;姚秋英;吴连明;许建荣;王姿;姜萌;何奔;;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肥厚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2017年04期
2 赵世华;;论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模态心血管影像学发展与现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莉莎;李文玲;朱力;田兴仓;孙凯;郭玉林;蒲艳军;;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轴向及纵向收缩功能[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8期
2 杜惠;陆敏杰;尹刚;殷小荣;江勇;王剑鹏;陈秀玉;宋雷;黄静涵;张岩;赵世华;;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8期
3 兰天;赵世华;陆敏杰;蒋世良;尹刚;万俊义;;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04期
4 马宁;赵世华;;磁共振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12期
5 任宇婧;胡红杰;钱玉娥;陈晓荣;刘华锋;赵博文;;采用心脏MRI时间容量曲线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年10期
6 朱孔博;程中伟;田庄;赵大春;刘永太;林雪;陈太波;谢洪智;曾勇;方理刚;姜秀春;崔全才;方全;;心脏核磁共振在心肌淀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10期
7 蒋志新;方纬;闫朝武;赵世华;张健;何作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汪晶;孔祥泉;徐海波;周国锋;刘芳;石浩军;刘定西;;肥厚型心肌病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9期
9 赵世华;于进超;蒋世良;王黎明;陆敏杰;凌坚;张岩;闫朝武;刘琼;程怀兵;李世国;;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RI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赵世华;蒋世良;程怀兵;陆敏杰;闫朝武;凌坚;张岩;侯波;徐欢;刘琼;李世国;冯敢生;;MRI在限制性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健;肥厚型心肌病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边冀;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3 孙明霞;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4 郭秋杰;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5 王可,李朝辉,来艳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9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6 李东煜,苏怡茜;肥厚型心肌病一家三代5例报告[J];农垦医学;2001年03期
7 高颖波;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8 陈礼平 ,王春明 ,韦铁民;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9 高鑫,王国干,袁贤奇,杨艳敏,朱俊,宋有城;肥厚型心肌病晚期由肥厚转为扩张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02年01期
10 覃学美;15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华夏医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如海;袁瑞;赵平;;多普勒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遗传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赵敏;许亮;王蓓;刘小明;谷莹;翁轶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马翔;刘米莉;马依彤;;229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云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美闻;美发现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王妍 整理 卢晓娣;肥厚型心肌病新突变被捕获[N];健康报;2009年
3 匡远深;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已不是罕见心脏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肥厚型心肌病应针对并发症实施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通讯员 匡远深;肥厚型心肌病为成年人猝死要因[N];光明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心肌病 分型治[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施施;携带m.2336T>C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的临床选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李敏;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候选基因突变筛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安丰双;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及左房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宋雷;中国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基因突变谱分析及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靖;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谢文丽;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背景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红菊;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刘亚欣;肥厚型心肌病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锡利;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郭晓琳;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鑫;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丹;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相关m.2336T>C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单正宜;TGF-β异构体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7 李品睿;肥厚型心肌病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付义;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田现伟;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右室纵轴收缩功能的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10 米也赛尔·阿不都热依木;肥厚型心肌病左房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应变率显像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0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9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