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缺血性心脏病女性患者无创检查选择要领
[Abstract]:In 2005,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issued the first image diagnostic consensus on asymptomatic women suspected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1], and the 2014 expert team updated the 2005 consensus[2],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consensus, Further evaluation and emphasis on exercise plate test (ETT), load cardiac ultrasound, load myocardial imaging (MPI),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and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 were further evaluated.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分类号】:R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现强;缺血性心脏病的年轻化问题[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7期
2 Antou EK,艾宗波,符成功;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与职业层的关系[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01期
3 刘 萍 ,边 强;度硫平增加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危险[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2年03期
4 张蔚n\;我国20世纪90年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国际比较和趋势预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年04期
5 张蔚n\;缺血性心脏病的概念及分类界定标准[J];职业与健康;2005年11期
6 黄萍;;90年代欧洲人群中社会经济状态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3期
7 杜剑;;120例缺血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4期
8 许发茂;吸烟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影响[J];新医学;1989年07期
9 唐刘红;;出生时体重与因缺血性心脏病而死亡[J];新医学;1991年01期
10 苏哲坦,吴乾纪;国外用阿斯匹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介绍[J];海南医学;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秋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宏;;缺血性心脏病的代谢治疗进展[A];玉溪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郝应禄;;缺血性心脏病代谢治疗进展[A];云南省第三期基层医师高血压培训班暨第六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载权;唐朝枢;;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面临的挑战[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郑世营;;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臧伟进;孙蕾;赵美;于晓江;刘进军;孔珊珊;李冬玲;王皓;;迷走神经调控与缺血性心脏病[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倩;黄丽娟;;参通汤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8 过常发;王春生;丁文军;陈昊;赵东;HK.Haider;沈观伟;;骨骼肌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自体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9 陈绍洋;;缺血性心脏病人麻醉思考[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才晓君;;心肌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许侠;自发性流产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赵连友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缺血性心脏病变型高血压:治疗多效合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陈黛西;血液粘稠度增高与缺血性心脏病[N];市场报;2000年
4 ;防治肺癌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女性IHD,关注微血管异常[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2 陈星霖;Gas6促进血管新生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峰;HIF-1α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端珍;成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郑晓伟;竞争性抑制缺氧诱发因子1α与VHL蛋白结合的多肽对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铁;缺血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策略[D];吉林大学;2016年
2 鲁洋;铸造作业工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3 陶晓芳;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抑郁状态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晓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5 郭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时间窗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红;鞘氨醇激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7 周云飞;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8 李茜;缺血性心脏病能谱CT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邵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右心房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石琳;缺血心肌靶向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2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1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