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循环miRNA及miR-31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27 17:15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循环mi RNA的特异性表达变化,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和预测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各5例,采集患者血浆标本并进行mi RNA提取,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循环mi RNA表达变化,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mi RNA,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mi RNA的靶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初步探讨差异表达mi RNA的功能。结果: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差异化特异性表达mi RNA共64个,其中35个表达上调,29个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性表达mi RNA的功能主要涉及心肌细胞肾上腺素信号、神经活化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免疫炎症反应、脂肪酸代谢等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hsa-mir-100、hsa-mir-202、hsa-mir-181a-2、hsa-mir-450b富集的功能最为显著。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特异性mi RNA表达谱,可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和预测提供候选生物学标志。目的:观察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mi R-31与LATS2的表达变化,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给予10-6 mol/LAng II刺激构建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q RT-PCR检测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心肌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探针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确认心肌细胞肥大模型。q 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mi R-31与LATS2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LATS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给予10-6 mol/LAngII刺激成功构建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干预2天后即可检测到心肌细胞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上调,干预4天后心肌细胞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伴随心肌细胞的肥大变化,mi R-31表达显著上调,而LATS2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给予Ang II刺激可成功构建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伴随心肌细胞的肥大变化,mi R-31表达显著上调,而LATS2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目的:通过下调肥大心肌细胞中mi R-31的表达,观察mi R-31对LATS2及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mi R-31抑制物慢病毒载体(LV-mi R-31-inhibitor),体外感染心肌细胞肥大模型,q RT-PCR检测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心肌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探针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监测心肌细胞肥大的演变。q 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演变过程中LATS2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LATS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LV-mi R-31-inhibitor感染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可大幅下调mi R-31表达水平,并可促使心肌细胞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下调,同时心肌细胞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面积明显减小;伴随心肌细胞肥大的演变,LATS2在基因水平略有上调但无显著差异,而蛋白水平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下调肥大心肌细胞mi R-31表达水平可一定程度逆转心肌细胞肥大,mi R-31可能通过作用于LATS2调控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生。目的:验证mi R-31对LATS2的直接靶向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双萤光素酶质粒作为工具载体,分别插入LATS2-3'UTR野生型(LATS2-3'UTR)及突变型(LATS2-3'UTR-MU)基因片段,构建LATS2-3'UTR及LATS2-3'UTR-MU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将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及双萤光素酶空载质粒(LATS2-3'UTR-NC)与mi R-3l过表达质粒及mi R-3l空载质粒两两分别转染293T细胞,检测各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以鉴定mi R-3l对LATS2的靶向作用。结果:与mi R-3l过表达质粒及LATS2-3'UTR-MU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共转染组相比,mi R-3l过表达质粒及LATS2-3'UTR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质粒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性降低。结论:mi R-3l可与LATS2的3'UTR结合实现其对LATS2靶向调控作用。
【图文】:

分析结果图,富集,靶基因,功能


集分析(图 2.1、图 2.2、表 2.5、表 2.6)。对差异倍数最大的 10 个 miRNA(上调选择 5 个,,下调选择 5 个)进行 pathway 富集分析图构建,得到了 4 个 miRNA(hsa-mir-100、hsa-mir-202、hsa-mir-181a-2、hsa-mir-450b)的功能富集结果(图2.3)。

分析结果图,靶基因,富集,功能


图 2.1 上调 miRNA 调控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图。左图代表生物学过程(BP),中途代表分子功能(MF),右图代表细胞组成(CC)。图中横坐标代表富集的基因个数,图例(颜色深浅)代表富集的显著性 p 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明;原发性高血压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2 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3 钱海凌;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新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唐本兰,孟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分析及护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樊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院外护理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0年05期

6 沓世念,雷真华;原发性高血压u波倒置42例临床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年03期

7 孙红军,李英,李永军;光量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钠钾ATP酶改变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技;2000年09期

8 朱瑞云;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12期

9 谢春雨,谢正,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相人格检测的临床意义[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10 谢正,谢春雨,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相人格检测[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桂娟;李涛;李南方;;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分析[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常桂娟;李涛;李南方;;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张子波;杨康鹃;杜婷婷;全美燕;金雄吉;金元哲;;延边朝鲜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流行病学研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子波;杨康鹃;金雄吉;金元哲;;延边地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周鹏;陈刚;王博;张成;刘文敏;魏然;栾萌;杨树林;刘阳;高春义;;山东省原发性高血压2号染色体基因扫描研究[A];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郭路通;;高血压病治疗探讨[A];2009年全国基层优秀中医表彰大会暨全国第二次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魏之星;王嵩;;肾小球滤过率在原发性高血压致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8 魏之星;王嵩;;肾小球滤过率在原发性高血压致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薛凌;支邵册;卢中秋;孟燕子;王燕;陈红;邱俏檬;吕建新;管敏鑫;;携带线粒体4401 A>G突变的两个中国汉族母系遗传原发性高血压家系[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何芳;邓峰美;钟华;杨建峰;石晓鹏;王刚;王振焕;陈雄英;;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天舒;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母系遗传特点[N];健康报;2007年

2 陈栋琳;治原发性高血压单方[N];民族医药报;2004年

3 夏勇江;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陈康远;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三个锦囊[N];保健时报;2008年

6 内蒙古 元登;蒙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N];民族医药报;2002年

7 ;母子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平肝潜阳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肖云翔;明珠之花在高原绽放[N];云南科技报;2007年

10 赵秀君;中西药合用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涓;辨证循经取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曾俊义;循环miRNA及miR-31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3 孙蓓;藏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刘永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牛文全;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多位点间相互作用的数学计算模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志敏;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孔祥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D];四川大学;2003年

8 王玉;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环境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李广平;藏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基础[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黄馨;端粒缩短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天崴;白介素-7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8年

2 刘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周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调查[D];浙江大学;2007年

4 冯文霄;相近遗传条件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张美玉;通脉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干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张泽凡;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力学运动状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谭宇;MAP2K3/p38信号通路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韩雄毅;延边地区人群NPP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相关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张文雯;新疆哈、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缝隙连接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郑丽华;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亲环素A的表达及意义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9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29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