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房室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起搏比例随访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7 07:11
【摘要】:研究背景由传导系统解剖或功能损害导致的心房冲动向心室传导的延迟或中断称为房室阻滞。大多数三度房室阻滞和有症状的二度房室阻滞的患者需要植入双腔起搏器来维持房室同步。但是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右室起搏会造成心室收缩不同步,心脏扩大和重构,增加了房颤和心衰的风险。因此,减少不必要右室起搏十分重要。研究目的通过随访因房室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的起搏比例,分析可能影响起搏比例的因素,从而指导起搏器房室搜索功能的程控。研究方法从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共228例患者因房室阻滞而于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并规律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起搏器程控随访记录。结果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03例,年龄68.21±14.45岁。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发生起搏依赖的患者(心室起搏比例≥70%)共178例(79.5%)。三度房室阻滞患者较二度房室阻滞患者更容易发生起搏依赖(85.0%比69.3%,P0.01),持续性房室阻滞较阵发性房室阻滞患者更容易发生起搏依赖(84.1%比62.5%,P0.001),老年患者(≥65岁)较年轻患者(65岁)更容易发生起搏依赖(81.9%比69.9%,P0.05),高血压患者较血压正常患者更容易发生起搏依赖(83.0%比70.1%,P0.05),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较心衰患者更容易发生起搏依赖(81.1%比55.6%,P0.05),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较植入单腔起搏器患者更容易出现起搏依赖(80.4%比58.3%,P0.05)。性别、病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p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与起搏依赖无明显相关性。在96名持续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中,有12名患者并非起搏依赖(12.5%),而在101名二度房室阻滞患者中,有70名患者发生起搏依赖(69.3%)。结论年龄≥65岁(P=0.013, OR 2.536)、三度房室阻滞(P=0.001, OR 1.624)、持续性房室阻滞(P=0.001,OR 3.543)、植入双腔起搏器(P=0.011,OR 1.839)、无心衰(P=0.028, OR 2.842)是起搏依赖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部分完全性传导阻滞患者房室结功能会逐渐恢复,而一部分二度房室阻滞患者会逐渐进展为完全性传导阻滞而发生起搏依赖。这有助于指导电生理医生进行起搏器房室搜索功能的程控。
【图文】:

示意图,年度,病例,起搏器


图1全部病例各年度也脏植入装置情况统计示意图逡逑1.2.2起搏器植入类型分析逡逑在1117例患者中,后4年和前4年各种也脏植入装置所占比例变化无计学差异(P=0.227)。起搏器类型方面,DDD/R型起搏器安装比例有所上升,,

示意图,年度,示意图,永久起搏器


泌邋06逦泌邋07逦沈说逦2020102011年化逡逑图4各年度屯、脏植入装置商家构成对比示意图逡逑1.3讨论逡逑(1)屯、脏植入装置指征分析逡逑永久起搏器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进展之一。自从1958年第一台永久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珍清;尹春;余新东;刘许增;;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对比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刘如辉;蒋金法;许嘉鸿;宋浩明;方宏;徐文俊;;最小化心室起搏策略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3 彭毅;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龚志刚;卢青;付文波;丁世芳;;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464例并发症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周建龙;朱天哲;盛晓东;范韬;金骁琦;朱宗成;;不同起搏部位的选择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曾智桓;陈泗林;赵艳群;周万兴;张卫;朱桂平;李博维;周玉良;;改良起搏电极塑型行右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的临床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何丽珍;李小晶;申健;施丽芳;;病窦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PAV间期的优化[J];当代医学;2014年17期

7 张超;沃金善;孙品;赵青;;右心室间隔部不同位置起搏QRS时限与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冯杰莉;张媛;李昭屏;;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功能的远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9 龙曼云;吴海;朱立光;何燕;;老年人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5年04期

10 朱玉峰;谭洪文;白元;许旭东;张志钢;吴弘;赵仙先;秦永文;;常规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手术策略和操作技巧(附6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伟东;施晶晶;王晓彦;王锡惠;陈冲昊;;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的关系[A];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文亨;陈柯萍;张澍;;His束起搏——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A];面向基层心率失常的规范化及心血管疑难重症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3 林晶;伍伟锋;;经皮导管封堵器植入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暨广西心脏节律论坛(2011)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璐;转染HCN4基因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对传导阻滞心脏电生理变化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雷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宇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临床获益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薄冰;力竭运动对大鼠窦房结起搏活动相关离子通道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5 赵允梓;AKAP10与汉族人群病窦综合征的关联研究及其新的突变型致病窦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杨新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心脏机械重塑与心脏电重塑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朱雯晴;应用特殊起搏程序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林海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郑晓琳;传统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性能评估及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可行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532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32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