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白介素-12p35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小鼠高血压心肌肥厚炎症和自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5 06:34
【摘要】:研究目的:该实验使用C57BL/6J背景的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和白介素-12p35基因敲除(interleukin-12p35 knockout,IL-12p35-KO)小鼠复制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ll)所致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研究心肌肥厚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L-12p35的表达情况,探讨IL-12p35基因缺失对心肌肥厚过程中的炎症和自噬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实验依据。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10-12周雄性野生型C57BL/6J 16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10-12周IL-12p35-KO雄性小鼠(C57BL/6J背景)16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C组:实验组D组:条件对照组。2.血压监测:使用小动物血压测量仪(BP-98A,Softron,Japan)进行尾动脉测量血压和心率。3.心脏超声:使用小动物超声仪(Visual Sonics Vevo2100)进行数据采集。4.心肌肥厚的检测:Real-time 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5.心肌体重指数:心肌质量/体重(Heart weight/Body weight,HW/BW)观察心肌肥厚情况。6.心肌纤维化:使用Masson三色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7.心肌炎症浸润:使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炎症的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CD68的表达。8.自噬的检测:使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p62的表达。9.心肌肥厚IL-12p3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IL-12p35。10.信号通路:使用WB检测JAK2/STAT4(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通道磷酸化情况,进行下游通路机制的研究。11.统计: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都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在AngⅡ灌注前4组的基础血压没有统计学差异,AngⅡ灌注后3天血压开始升高,在第3周达到峰值,持续至第4周,并且心脏超声和心肌肥厚标志物:ANP、BNP、Collagen I mRNA的检测表明高血压心肌肥厚建模成功,其中IL-12p35-KO+AngⅡ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HW/BW较WT+AngⅡ组明显升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HE、Masson染色反映了AngⅡ微量渗透泵持续灌注的小鼠,心肌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细胞核畸形、空泡样变较显著,其中IL-12p35-KO+AngⅡ组较WT+AngⅡ组明显,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持续的AngⅡ微量渗透泵灌注增加了CD3、CD68的表达。IL-12p35基因的缺失使自噬反应增强,并且促进了JAK2/STAT4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而AngⅡ微量渗透泵灌注加重了自噬反应和JAK2/STAT4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经过AngⅡ微量渗透泵灌注后的小鼠,WT+AngⅡ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L-12p35mRNA表达较WT组明显升高。实验结论:通过AngⅡ微量渗透泵灌注建立了高血压心肌肥厚小鼠模型,研究表明IL-12p35基因的缺失可以促使血压更高,增大HW/BW,加重炎症浸润、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细胞核畸形、空泡样变和自噬水平,同时也可以激活JAK2/STAT4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并且WT+AngⅡ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L-12p35mRNA表达较WT组明显升高。说明IL-12p35基因不仅参与了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而且还具有抑制炎症和调控自噬的效应,并且这些生物学效应可能是由JAK2/STAT4信号通路介导的。由此可见IL-12p35可能成为防治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的新靶点。
【图文】:

尾动脉,体重指数,血压,小鼠


微量渗透泵植入皮下之前对各组小鼠基础血压水平的测量数据显示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 AngII 灌注后第 3 天小鼠 SBP 就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且维持高血压状态到实验结束。其中 WT 组 vs.p35-KO 组 P>0.05 无统计学差异;WT 组 vs.WT+AngII 组,p35-KO 组 vs.p35-KO+AngII 组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WT+AngII 组 vs.p35-KO+AngII 组在微量渗透泵灌注 1 周内血压与基础值相比都有明显升高,但是血压升高幅度没有明显差异,1 周后测量收缩压数据显示 p35-KO+AngII 组较 WT+AngII 组血压仍在继续升高并且在第 3 周达到最高值,两组间数据出现明显差异,#P<0.01(图 3-1-1)。实验结束时称量小鼠体重(BW)、取出小鼠心脏后重量(HW)计算 HW/BW,结果显示 HW/BW:WT 组(5.08±0.189mg/g)vs.WT+AngII 组(6.07±0.46mg/g),,p35-KO 组(5.16 ±1.44mg/g)vs.p35-KO+AngII 组(7.10±0.328mg/g),WT+AngII组vs.p35-KO+AngII组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图 3-1-2)。其中不同组间小鼠心脏实物图从左至右分别是 p35-KO+AngII 组、WT+AngII 组、WT 组见(图 3-1-3),有实物图可见 AngII 微量渗透泵灌注后 4 周是心脏增大,其中 p35-KO+AngII 组增大较 WT+AngII 组明显。图 3-1-1 图 3-1-2

信号通道,磷酸化


Fig.3-5 Autophagy图 3-5-1:p62 表达 WT+AngII 组 vs.WT 组*P<0.05;p35-KO 组 vs.WT 组#P<0.01;p35-KO+AngII 组 vs.WT 组**P<0.001;LC3 II/I 的比值:WT+AngII、p35-KO+AngII、p35-KO组 vs.WT 组*P<0.01。图 3-5-2:p62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显的看出 p35-KO+AngII 组p62 高表达,n=3。3.6 IL-12p35 基因的缺失增加了 JAK2/STAT4 的磷酸化我们通过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小鼠心脏内 JAK2/STAT4 通路的磷酸化,结果显示IL-12p35 基因的缺失显著增加了 JAK2/STAT4 的磷酸化,p35-KO+AngII、p35-KO组与 WT 组相比 JAK2 通道的磷酸化增加,*P<0.01;p35-KO+AngII、p35-KO 组与 WT 组相比 STAT4 的磷酸化显著增加,*P<0.01,P35-KO+AngII 与 WT+AngII 组相比 STAT4 的磷酸化增加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 6)。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2;R5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云;沈汉明;夏大静;;锌与自噬[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2 韩苏夏;蔡梦娇;;自噬在肿瘤治疗策略中的角色[J];西部医学;2018年09期

3 周岐鸣;刘洋;季光;宋海燕;;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10期

4 李晓琼;何玲玲;李新毅;;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10期

5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6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7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8 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9期

9 陈延斌;黄建安;;自噬在呼吸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6期

10 张安琪;朱莉拉;刘若冰;;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胡成枫;胡春兰;陈良标;;自噬在斑马鱼细胞冷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究[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余慧芬;唐李;李妍;;自噬现象对肿瘤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菲菲;邱学敏;王凌;;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A];第9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申森森;李林楠;徐林楠;白玉;刘虎威;;基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饥饿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自噬过程的代谢组学研究[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任栓成;倪娜娜;胡志安;;睡眠觉醒期神经元自噬活动的变化[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10 蒋绪顺;;自噬在棕榈酸诱导的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新 主持;“自噬”的快车刚刚启动[N];医药经济报;2016年

2 记者 周洁;解密“自噬”,抗癌治病更近一步[N];河北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房琳琳;“自噬机制”带来对抗衰老新希望[N];科技日报;2016年

4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上海与新科诺奖得主颇有学术缘[N];文汇报;2016年

6 记者 陶婷婷;成功揭示代谢降解调控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白毅;浙大二院发现大气颗粒污染诱导呼吸道自噬性损伤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5年

8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徐瑞哲 顾泳 黄杨子;生理医学界少有东方学者如此领先[N];解放日报;2016年

10 记者 胡德荣;肝癌患者自噬性缺陷表型与预后不良紧密相关[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兰弟;基于提高亲电性的策略设计天然导向的抗炎试剂和自噬激活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魏仪;自噬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睾丸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孙晓琪;雌二醇通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GPR30)/ERK1/2信号通路调节MC3T3-E1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刘永一;自噬在棕榈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杨烽;Klotho对糖尿病肾脏病中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曹文婷;miR-125b-5p在UVB影响SLE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7 陈树东;慢性颈脊毮压迫的临床转归及自噬在脊毮运动神经元中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牛国辉;HIF-1α调节自噬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9 盛岳;Rab37调控细胞增值及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靳佳欣;人类胚源肾细胞(HEK)中自噬相关基因4对于自噬相关基因8的作用探讨[D];兰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悦;马度霉素抑制Akt介导自噬流阻断促使骨骼肌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肖燕;自噬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毒性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吴习习;NOD2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诱导巨噬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宁夏大学;2018年

4 朱周;DRAM1诱导自噬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张玉;酵母Whi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年

6 许雯;血管紧张素(1-7)和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氧化应激和自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节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王威栋;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人牙周膜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初探[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景峰;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AcMNPV侵染关系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唐乖;TOCP对SK-N-SH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及自噬相关基因的预测[D];南华大学;2018年

10 龙隆;淫羊藿次苷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39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39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