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GPR30特异激动剂G1降低脑缺血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0-05-20 22:37
【摘要】:目的采用雌激素膜受体GPR30特异激动剂G1、特异拮抗剂G36为工具药,研究GPR30激活降低手术绝经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 SPF级雌性SD大鼠(3月龄)用于本研究。实验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手术绝经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14d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14d)、G1处理组(IR14d+G1)和G36处理组(IR14d+G1+G36)。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2免疫荧光双染色观察GPR30等蛋白的细胞定位及蛋白表达水平;3 NeuN(生存神经元细胞核标志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技术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生存及凋亡情况;4 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NLRP3炎性小体成员等蛋白表达水平;5 G1和G36的给药方式为切除大鼠卵巢同时皮下埋置微量释放泵至实验结束。结果1 GPR30激活降低GCI诱导的海马CA1区神经炎症损伤。GPR30与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Iba1免疫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呈现Iba1与GPR30较强的共定位;G1显著降低Iba1蛋白水平,且少见GPR30与Iba1的共定位;G36显著逆转了G1的影响。另外,NeuN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分析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GCI可诱导海马CA1区生存神经元(NeuN阳性染色)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凋亡样细胞(TUNEL阳性染色)显著增加(P0.05);给予G1后生存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凋亡细胞数量则显著减少(P0.05),G36可逆转G1的作用。2GPR30激活降低海马CA1区炎性小体成员NLRP3、ASC蛋白表达。WB结果显示,G1可显著降低缺血后NLRP3和ASC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Sham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给予G36后NLPR3和ASC的蛋白表达较G1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NLRP3/Iba1、ASC/CD11b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验证了WB结果。并且,在IR组和G36处理组海马CA1区显示NLRP3、Iba1蛋白高表达且很强的共定位;同样,ASC和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D11b的蛋白表达较G1和Sham组显著升高且二者高度共定位。3 GPR30激活抑制缺血后海马CA1区Caspase1激活(Cle-cas1)。WB结果显示,G1能够明显降低缺血后Cle-cas1的蛋白水平(P0.05),与Sham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给予G36后Cle-cas1水平较G1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4 GPR30激活降低缺血后海马CA1区IL1β激活(Cle-IL1β)。WB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G1可显著降低缺血后海马CA1区Cle-IL1β蛋白水平(P0.05);而G36处理组较G1处理组Cle-IL1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D11b与Cle-IL1β的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验证了WB结果;并且可见IR组和G36处理组海马CA1区Cle-IL1β与CD11b的免疫共定位。5 GPR30激活上调缺血后海马CA1区IL1β受体拮抗剂IL1RA的蛋白水平。WB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G1能够明显升高缺血后海马CA1区IL1RA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给予G36可逆转G1对IL1RA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降低了IL1RA蛋白水平(P0.05)。CD11b与IL1RA的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验证了WB结果。IL1RA/NeuN、IL1RA/CD11b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和G1处理组海马CA1区IL1RA表达于NeuN阳性染色细胞(P0.05),而IR组和G36处理组显示IL1RA主要定位在CD11b阳性染色的小胶质细胞(P0.05)。结论1 GPR30激活降低GCI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炎症损伤。2 GPR30激活降低GCI后海马CA1区NLRP3炎性小体活性。3 GPR30降低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L1RA的蛋白水平密切相关。图19幅;表0个;参184篇。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刘红梅;林文源;;NLRP3炎性小体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24期

2 吴玉花;李近都;;血管性疾病、肿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19期

3 吴海歌;高征;罗福文;李倩;姚子昂;;小胶质细胞内与神经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J];现代免疫学;2014年06期

4 王硕;康立源;秦秀德;谢伟;孟庆华;刘辉;王丹丹;;丹红注射液抗脑损伤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吴艳;卞慧敏;;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6 王树;张力;;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评价[J];神经药理学报;2011年03期

7 王玉霞;鲁亚平;;雌激素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J];生物学杂志;2010年03期

8 朱其舟;舒宽勇;;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GPER的研究现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9 罗浩军;杨光伦;涂刚;;雌激素受体GPR30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11期

10 田秀娟;盛敏佳;刘俊宝;米东辉;魏静;;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乃红;EphA4-ephrinA3系统在大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占丽;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突触蛋白表达和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2 惠新晨;17β-雌二醇和GPR30的选择性激动剂G1在小鼠CA/CPR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3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73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