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20:25
【摘要】: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内二科住院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作为诊断依据,既往已明确有高血压史或此次入院后血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为高血压组(n=221),既往没有高血压病史的并且目前血压不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纳入对照组(n=103)。高血压组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高血压正规药物治疗组123例以及高血压未治疗组98例。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54例和正常高值血压组49例。收集相关病史、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PN、AngⅡ水平。分析四组间血清APN的变化以及APN、Ang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血压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临床特征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的血糖、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和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尿素、血肌酐、LDL-C、HDL-C、APN水平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未治疗组和高血压药物治疗组的临床特征比较,高血压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及血管紧张素Ⅱ均低于高血压未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未治疗组且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年龄、糖化血红蛋白、BMI、尿素、血肌酐、LDL-C、HDL-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脂联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水平:正常血压组高于其余三组,高血压未治疗组低于其余三组,高血压治疗组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正常血压组低于其余三组,高血压未治疗组高于其余三组,高血压治疗组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4)在正常高值血压组中,女性脂联素高于男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中,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分析全部患者脂联素与BMI(r=-0.144,P0.05)、24小时收缩压(r=-0.367,P0.05)、24小时舒张压(r=-0.330,P0.05)、24小时平均动脉压(r=-0.371,P0.05)均呈负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水平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脂联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呈负相关关系(r=-0.234,P0.05)。(6)在对照组中,脂联素与尿酸、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为脂联素的抑制因素。在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为脂联素的促进因素,平均动脉压仍为抑制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并脂联素水平均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而降低,而治疗可使脂联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明;;糖尿病肾病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5期

2 任利群;李荥娟;郭晓珍;盛祖龙;刘乃丰;;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09期

3 景涛;何国祥;王海东;刘建平;苗莉;冉擘力;;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可调控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4期

4 仝连伟,朱晓东,任兵;长时间左心辅助对犬体内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2年06期

5 王道平,许玲;运动与血管紧张素Ⅱ[J];福建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6 吕金陵;;宣武医院高血压实验室从白细胞中提取出血管紧张素Ⅱ[J];首都医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7 赵连友,张宁仔;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及其与钠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8 吴振英,余承高,张晓友,杨q;血管紧张素Ⅱ在兔第四脑室的心血管效应[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9 张东吉,杨贵贞;免疫细胞中的血管紧张素Ⅱ样免疫活性物质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8年06期

10 袁秀芳;慢性稳定型肺心病患者经肺循环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涛;宋启春;王坤正;党晓谦;;血管紧张素Ⅱ对成骨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尚明花;范昱;姚建;徐琴君;;雷帕霉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3 张岫美;刘慧青;魏欣冰;;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黄旭;赵丹;张明亮;王佐妤;赵鹏;韩燕飞;陆红丽;严志强;许文燮;姜宗来;;血管紧张素Ⅱ对家兔门静脉平滑肌自发节律的调控作用[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杨丽霞;郭瑞威;石燕昆;齐峰;;瞬时电压通道1和核因子-κB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渗透性增加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郭自强;王硕仁;朱陵群;牛福玲;黄启福;;活血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大细胞内钙浓度变化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咏梅;魏尔清;张建福;胡霞;徐明;石s,

本文编号:2696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96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