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房颤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8 12:54
【摘要】:研究背景房颤(AF)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发生率约5%-23%。AMI患者并发房颤后,导致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心房泵功能的丧失引起心排出量显著降低,增快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引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肌缺血加重,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AMI急性期患者的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室颤甚至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近年来随着AMI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AF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较一般人群仍明显增高。同时有研究表明,PCI时期AMI新发A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的预后均不良。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少数研究涉及AF对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新发AF对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评估AMI急性期新发房颤患者的高风险特征,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改善AMI患者的短期预后。研究目的(1)研究新发房颤对A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2)探讨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住院期间的主要治疗药物及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研究新发房颤对AMI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1.新发房颤的发生率300例患者中新发房颤患者32例,占10.67%。2.两组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比较(1)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1.38±11.00vs.8.74±2.33,P=0.001)。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67.94±12.27 vs.60.04±11.57,P=0.001),且高龄(≥ 70 岁)患者(59.4%vs.23.1%,P0.001)和入院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1.9%vs.4.9%,P0.001)明显增多。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15.53±18.87vs.127.38±21.95,P=0.002)与术后肾小球滤过率(92.61 土40.64 vs.106.52±34.31,P = 0.035)明显降低。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13.54±13.30 vs.9.14±3.00,P0.001)和中性粒细胞比例(83.83±5.92vs.78.04±9.08,P0.001)明显增高。入院时心率、白细胞总数、血清肌钙蛋白峰值、血清肌酐及尿酸,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和吸烟史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比较,梗死相关动脉、术前TIMI分级、侧枝循环、病变血管支数及术后TIMI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高于非房颤组(6.3%vs.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90)。(3)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增大(34.38±4.23 vs.32.42±4.63,P=0.024)、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49.20±8.16vs.53.53±8.71,P=0.008)。两组间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治疗药物的比较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显著减少(59.4%vs.37.3%,P = 0.016)。抗血栓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龄(OR:5.159,95%CI:2.252-11.817,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75%(OR:6.995,95%CI:1.548-31.609,P=0.011)和左房增大(OR:1.155,95%CI:1.042-1.281,P= 0.006)是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5.新发房颤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影响和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调整混杂因素前,房颤是住院期间所有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出血及无事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房颤仍是心源性休克(OR:4.919,95%CI:1.056-22.911,P= 0.042)、恶性室性心律失常(OR:3.298,95%CI:1.276-8.527,P=0.014)、出血(B = 1.374,95%CI:0.619-2.129,P0.001)以及无事件生存(OR:0.320,95%CI:0.130-0.787,P = 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新发房颤是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出血以及无事件生存的危险因素。2.高龄、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和左房增大是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22;R541.7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22;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1期
2 王静;;研究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6期
3 浦艳梅;;探讨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12期
4 李群星;尹德录;;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5 周宏;;丁酰胆碱酯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作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7期
6 侯传龙;宋志;褚振宇;;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8年09期
7 周兴其;;急性心肌梗死16例误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11期
8 吉娜;郭治华;;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8年07期
9 王s
本文编号:2733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330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