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二肽基肽酶-Ⅳ在慢性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9:14
   目的:当今社会,应激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长期暴露于各种社会心理应激状态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二肽基肽酶-Ⅳ(DPP-Ⅳ)能够通过胰高血糖素-1(GLP-1)依赖与非依赖途径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包括炎症性疾病、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慢性应激可以使血DPP-Ⅳ活性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1)探讨慢性应激在高脂饮食诱导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2)研究DPP-Ⅳ/GLP-1平衡在慢性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3.应用DPP-Ⅳ抑制剂(阿拉格列汀),阐明DPP-Ⅳ抑制剂的抗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一、动物实验实验1:实验选取4周龄大小雄性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30只,正常饮食、环境饲养2周。适应环境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脂饮食对照组(HF-C组,n=15只)仅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饮食应激组(HF-S组,n=15只),给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不同形式的慢性限制性应激刺激。实验进行12周,留取两组小鼠血液、骨髓、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心脏及整个主动脉样本。(1)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β-半乳糖((3-Gal)染色及油红染色等方法评对比性应激对两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炎症细胞浸润、脂质聚集、细胞外基质(ECM)降解情况以及血管老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2)应用流式细胞术(FCM)评估慢性应激对骨髓祖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情况;(3)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小鼠血脂联素(APN)、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指标的水平;生化检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和非酯化脂肪酸等指标;(4)应用氨基荧光素底物发光法测定血DPP-ⅣV活性,光泽精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NADPH活性;(5)应用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测定GLP-1、AP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R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蛋白酶(Cat)K、CatS、NADPH氧化酶亚基(gp9lphox、P47phox、P67phox)、P-AMPK、P21、P16INK4A以及Toll样受体2和4等相关指标基因蛋白表达情况;(6)应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活性。实验2:实验选取4周龄大小雄性ApoE-/-小鼠28只,正常饮食、环境饲养2周。适应环境后随机分为2组。所有实验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饲养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激组(Sress组,n=14只)再给予不同形式的慢应激刺激12周。应激-DPP-Ⅳ抑制剂-阿拉格列汀组(S-Ana组,n=14只)给予应激刺激同时给予阿拉格列治疗12周。留取两组小鼠血液、骨髓、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心脏及整个主动脉样本,采取和实验1同样的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实验3:实验选取4周龄大小雄性ApoE-/-小鼠10只,正常饮食、环境饲养2周。适应环境后随机分为2组。应激-阿拉格列汀-APN中和抗体组(S-Ana-NAPN组,n=5只)给予应激刺激和DPP-Ⅳ抑制剂基础上每周2次皮下注射APN中和抗体8周。应激-阿拉格列汀-APN中和抗体对照组(S-Ana-C组,n=5只)小鼠给予应激刺激和DPP-Ⅳ抑制剂基础上每周两次皮下兔IgG抗体8周,留取两组小鼠血液、骨髓、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心脏及整个主动脉样本,采取和实验1同样的方法进行生化和组织学分析。二、细胞实验实验选取3T3-L1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及培养。细胞分为两大组:GLP-1受体(GLP-1R)激动剂-艾塞那肽组和DPP-Ⅳ抑制剂组-阿拉格列汀组。GLP-1R激动剂组再分为三个亚组,分别给予GLP-1R激动剂-艾塞那肽OnM、5nM和25nM三个剂量刺激3T3-L1细胞;DPP-Ⅳ抑制剂组同样分为三个亚组,分别给予阿拉格列汀0μM、10μM和20μM三个剂量刺激3T3-L1细胞。实验结束,通过PCR检测APN表达情况。结果:一、慢性应激对小鼠体重、血脂、体脂含量及血DPP-Ⅳ小平的影响。1.与HF-C组小鼠相比,HF-S组小鼠的体重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同时,HF-S组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含量也明显减少。HF-S组小鼠血DPP-Ⅳ水平(649±13ng/mLvs997±40ng/mL,P0.01)显著增加,同时伴有血APN、GLP-1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小鼠之间血CREA,BUN、LDL-C、HDL-C等指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二、慢性应激促进了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不稳定及血管老化。1.与HF-C组小鼠相比,慢性应激促进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扩大了斑块新生内膜面积(284±14×103/μm2 vs 557±21×103/μm2,P0.05),增加了斑块内膜与中膜面积的比例(1.3±0.1vs2.3±0.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慢性应激促进了斑块内炎症反应。免疫组似结果显示:与非应激组比较,应激组小鼠斑块内巨噬细胞、骨桥蛋白表达及新生血管数均明显增加(22.8±1.7%vs34.5±2.4%;23.6±1.2%vs30.4±1.0%;5.6±0.9%vs9.3±1.3%;P 值均0.05);同时,炎症相关指标 TLR-2、TLR-4、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组织蛋白酶(Cat)K、CatS、PPAR-α的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多。3.慢性应激促进了斑块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HF-C组比较,HF-S组小鼠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130.2±7.8 RLU/mg vs.210.0±15.1RLU/mg,P0.05)。相应的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p47phox、P67phox)的基因或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4.慢性应激促进了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HF-C组比较,HF-S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减少(32.1±1.3%vs 18.5±2.3%;27.3±1.0%vs24.4±0.6%;P值均0.05)。同时伴有MMP-2、MMP-9、CatK 和CatS的表达或活性的增强。5.慢性应激促进了血管的老化。β-Gal染色血管老化定量分析显示,与HF-C组相比,慢性应激组小鼠血管老化染色阳性区域更加显著(13.5±2.1×103/μm2 vs 33.5±3.5×103/μm2,P0.05);相应的,凋亡相关基因p16INK4A和p21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三、DPP-Ⅳ抑制剂延缓了慢性应激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老化过程。1.应用DPP-Ⅳ抑制剂-阿拉格列汀后明显改善了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HF-C 组比较,DPP-Ⅳ抑制降低了血 DPP-Ⅳ水平(976±4ng/mLvs477±22ng/mL,P0.01),缩小了新生内膜面积(506.0×103/μm2±22.0 vs 147.0± 12.0×103/μm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与HF-C组相比,应用DPP-Ⅳ抑制剂后,显著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脂质沉积、新生血管的形成、弹性纤维的破坏,延缓了血管内皮的损伤及老化、并增加了斑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与此同时抑制了 TLR-2和TLR-4、CXCR4、CatS和CatK、骨桥蛋白、PPAR-α、基因p16INK4A、gp91phox、P47phox、P67phox等的mRNAs和/或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APN中和抗体实验结果显示:应用APN中和抗体后抵消了 DPP-ⅣV抑制剂所带来的抗应激性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S-Ana-C组相比,S-Ana-NAPN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内膜面积及内/中膜比例更大(198±11 × 103 vs 392±23 × 103;0.9±0.1 vs 1.7±0.1,P 值均0.05)。四、GLP-1R激动剂促进了 3T3-L1细胞APN的表达。体外实验发现,GLP-1激动剂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了 3T3-L1脂肪细胞的APN表达。但DPP-Ⅳ抑制剂并不能直接刺激脂3T3-L1脂肪细胞的APN表达。结论:1.慢性应激促进了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伴有血浆中DPP-Ⅳ和GLP-1失衡,提示血DPP-Ⅳ和GLP-1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应激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记物。2.DPP-Ⅳ抑制剂能够在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老化中发挥有益作用,而这些作用能够被APN中和抗体减弱。提示DPP-Ⅳ抑制剂可能是通过改善GLP-1/GLP-1R-APN信号通路在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生物学作用。3.DPP-Ⅳ可能成为治疗应激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靶点。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书毅;赵明东;;应激性和反射与动物行为间的关联[J];生物学教学;2017年03期

2 鲁华山;;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的关系[J];生物学教学;2007年05期

3 张艾霓;;女性警惕心碎综合症[J];康颐;2017年10期

4 王正彦;如何理解生物的应激性和适应性?[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5 牛兰芝;应激性与适应性的判定[J];生物学通报;2004年04期

6 程旭阳;用蓝墨水验证草履虫的应激性效果好[J];生物学通报;2000年01期

7 刘松;应激性、适应性和遗传性的概念比较[J];生物学通报;1994年02期

8 杨红;;应激性溃疡发病的中枢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88年03期

9 李干英;;肠应激性综合征妇女的严重性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8年04期

10 王景祥;;应激性胃炎的病因、预防和治疗[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曾熙;梁华;;严重q疑撕螼u消化道应激性opv 出血病人的营养[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二届全国营养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2 聂时南;;氧化应激在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2014浙江、江苏两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张金涛;赵名娟;周翠玲;毕玉洁;蔡荣荣;孔艳;魏丙超;;奥运会安保军人应激性心理状态分析[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星午;张东兰;;综合治疗烧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李志军;孙元莹;张万祥;刘红栓;王今达;;血必净对家兔应激性脏器损伤防治的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左蕾;郭凤英;李超;;RICU患者并发应激性精神障碍10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倩;;烧伤合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大出血一例[A];浙江省第十五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岚峰;李丹;修春红;王爱路;王祖锦;姜雪;;应激性血糖增高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何婷;乔卉;安书成;;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与海马Glu和GABA水平变化及其受体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生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刘占斌;唐芳索;;犬应激性呼吸道传染病[A];第十五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全国小动物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苏省滨海市东坎畜牧局 张是 侍刚;冬季子猪冷应激性腹泻的治疗[N];河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潘英媛;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要清理心理垃圾[N];广东科技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高健;国际油价金价应激性波动难平[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肖培弘;鱼应激性出血症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5 胡立;夏季养鹅抓四防[N];云南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 刘婵;缤纷奥运下的运动经济学[N];河南日报;2016年

7 韩咏霞;勿忽视低钾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类延娜;二肽基肽酶-Ⅳ在慢性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2 郭妍;电针对应激性氋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谢晓佳;电针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高锦;GDNF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早期应激性高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5 乔卉;BDNF与proBDNF及kalirin-7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可塑性的调控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唐淑红;五味子标准提取物对应激性肝损伤和肝癌转移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郭春秀;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学与心汤防治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及抗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徐畅;慢性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眶额叶5-HT_(2A)受体与阿片肽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可塑性的调节[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莫辰;人类γδT细胞配体分子MutS同源蛋白2—应激性膜异位表达的信号调控机制及在细胞恶变中的膜异位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刘银伟;调肝方药对慢性应激性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碧云;从睡眠时相及神经递质探讨加味逍遥散调治心理应激性失眠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郭莉;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环境对早产儿生理反应和应激性激素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3年

3 桂丽;从睡眠时相和相关递质水平探讨加味逍遥散调治心理应激性失眠的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秦芳芳;慢性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海马α7AchRs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玉贤;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廉婷;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海马神经肽Y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香月;脑桥出血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8 田甜;TNF-α及ICAM-1在小鼠应激性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汝鹏;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4年

10 刘建敏;补肾活血汤对慢性应激性卵巢早衰小鼠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1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11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