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脏性猝死器械治疗相关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及迷走神经刺激部分机制讨论

发布时间:2021-01-06 14:17
  第一部分:长程持续监测室性期前收缩对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增加患者短期内室性心律失常、ICD恰当放电以及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既往研究主要通过24小时Holter连续心电监测或2-10分钟心电图监测。然而PVC具有偶发性、变异性大的特点,单次检测难以反映真实阳性率和负荷。而通过家庭监测系统获得的植入后长期PVC负荷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416名ICD植入患者,出现频发PVC(≥10次/小时)的天数占60天数据收集期(植入后第30-90天)的百分比计算为长程频发PVC百分比。以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为终点计算长程频发PVC百分比的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累积风险。通过Logistics亚组分析计算相关临床因素与长程频发PVC百分比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根据ROC曲线,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对于结局预测的最佳切点值为40%(60天中有24天出现频发PVC)。Kaplan-Meier分析显...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心脏性猝死器械治疗相关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及迷走神经刺激部分机制讨论


图1:患者入选流程图??2.基线特征??根据长程频发PVC百分比的ROC曲线,其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验能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70;通过??

室性心律失常,百分比,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图2: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对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AUC=0.70,?p<0.00图中箭头所示为最佳切点值??根据最佳切点值40%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彡40%组和长VC百分比<40%组,以反映ICD患者的长期PVC负荷。由此根据分组进行及人口学特征比较。相较于长程频发PVC百分比<40%的患者,长期PVC负患者(长程频发PVC百分比>40%)具有更差的LVEF值,合并瓣膜病的比例其余人口学及基线特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比例不存在统计学表1、。??表1:基线特征比较(根据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彡及<40%分为两组)??^?长程频发PVC长程频发PVC??百分比<4〇%?百分比>4〇%?(n=416)==

二级预防,亚组,心律失常,百分比


图4: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亚组中,长程频发PVC百分比两组患者间室??性心律失常、1CD恰当放电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累积风险比较。A-C为一级预防亚??组,D-F为二级预防亚组。??4.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长程频发PVC百分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模型纳入的因素为: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脏性猝??死预防级别、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卒中史、瓣膜病史、糖尿病史、阵发??性房颤史、高血压史及晕厥史、LVEF、LVEDD、胺碘酮、ACEIs、ARBs、P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校正上述纳入因素后,长程频发PVC百分比多40%仍??然是所有研宄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比=2.80;?95%置信区间??=2.〇99-3.738;?p?值<0.001),恰当?ICD?放电(风险比=2.6〇9;?95%置信区间=1.797_3_787;?p??值<0.001),心源性死亡(风险比=3.288;?95%置信区间=1.720-6.283;?p值<0.001)〇翔表??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城区居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监测研究[J]. 张林峰,李莹,周红玲,王洪波,戴研,初里楠,王利清,张燕,华伟,张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06)



本文编号:2960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960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