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microRNA-503与microRNA-210水平变化

发布时间:2021-02-05 08:20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致死率高,尽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从2005年开始我国AMI死亡率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Micro-RNAs(miRNAs)是一类保守的短链非编码RNA,有一些miRNAs参与调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多种miRNAs之间存在着互相调控。有研究发现miR-503、miR-210可以参与调控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心血管系统发挥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miR-503、miR-21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含量改变,评估miR-503及miR-210在急性心梗患者血浆中变化趋势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miR-503和miR-21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及治疗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6例体检受试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我们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别测定AMI患者及受...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MicroRNA概述
        2.1.1 MicroRNA的定义
        2.1.2 MicroRNA的生物合成
    2.2 MicroRNA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2.2.1 MicroRNA与高血压
        2.2.2 MicroRNA与心房颤动
        2.2.3 MicroRN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2.4 MicroRNA与心肌梗死
        2.2.5 MicroRNA与心力衰竭
    2.3 MicroRNA在治疗中的应用
    2.4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研究对象
        3.1.1 选择样本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来源
    3.3 血浆样本采集及保存
    3.4 血浆中miR-503 以及miR-210 的提取及测定
        3.4.1 血浆中总RNA的提取
        3.4.2 总RNA反转录为cDNA
        3.4.3 MicroRNAs荧光定量检测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4.2 AMI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浆中miR-503、miR-210 表达含量变化
    4.3 MiR-503 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亚组之间表达含量的对比
    4.4 MiR-210 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亚组之间表达含量的对比
    4.5 AMI组miR-503、miR-210 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MicroRNA-210 的调控作用
    5.2 MicroRNA-503 的调控作用
    5.3 MicroRNA-503 在合并高血压病史的AMI中的调控作用
    5.4 MicroRNA-503 与microRNA-210 在AMI中的相互调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1)
[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黄丽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04)
[3]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临床分析[J]. 文彬.  当代医学. 2014(13)
[4]Mechanisms simultaneously regulate smooth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J]. Ning Shi,Shi-You Chen.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2014(01)



本文编号:301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1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