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基于CT增强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

发布时间:2021-02-07 20:18
  目的:评估基于对比增强CT数据能否将复杂主动脉瘤(AA)和主动脉夹层(AD)的解剖结构再现为3D打印模型。方法:对2例主动脉疾病患者的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生成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3D打印模型。测量模型成型过程中5个解剖标志处的管腔直径差异。对于主动脉夹层,另外测量主动脉峡部及膈肌水平的真、假腔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采用热塑材料聚乳酸(PLA)运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成的3D打印模型,成功地再现了复杂主动脉病变的结构和病理解剖学细节。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在3D打印前、后对比增强CT图像上测得的血管横径的平均差异分别为1.1和1.3mm,标准差均为0.5mm。且对于AD模型,3D打印模型和原始CTA图像之间真假腔内径平均横径的差异为0.7mm。结论:3D打印模型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解剖细节的再现有较高价值。但是血管直径仍存在较高的标准差,表明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文章来源】:放射学实践. 2020,35(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基于CT增强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


主动脉夹层的三维三角网络模型。

过程图,模型,数据生成,壁厚


图2 在3-Matic 11.0中,模型壁厚分析显示模型创建效果良好,主动脉壁各点厚度满足:0.4 mm≤d≤3.5 mm,平均壁厚为2.2 mm,标准差为0.7 mm。3.模型扫描

模型图,假腔,模型,动脉


对模型生成过程中3个阶段的CT图像上分别测量2个位置降主动脉真、假腔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患者原始CTA和3D打印模型对比增强CT图像(图5)上降主动脉真、假腔的平均管径差异为0.7 mm,STL模型与患者原始CTA图像上真、假腔平均管径差异仅为0.4 mm,3D打印模型与STL模型的真、假腔平均管径差异为0.6 mm。图5 AD病例。a) 在Mimics中测量患者原始DICOM横轴面图像上升主动脉的左右径(箭); b) 在Mimics中测量3D打印模型对比增强CT扫描图像上相应位置的升主动脉左右径(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D打印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马磊,刘纯,郭小梅,潘友民,郑智.  放射学实践. 2018(09)
[2]3D打印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赵晶斌,张小鹏,苏成洋,周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02)
[3]3D打印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的临床进展[J]. 尹海军,冯天鹰,郭耀霞.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07)
[4]3D打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张丽,刘青,王春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03)
[5]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附1例报道[J]. 袁丁,左萧,黄斌,周轩,胡耀,杨轶,熊飞,赵纪春,康裕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1)



本文编号:3022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22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