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质分布及与内皮功能、NT-pro BNP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7 23:55
目的:对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发病患者的体质因素,并研究各体质与内皮功能及NT-pro BNP之间的相关性,从分子水平研究与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因素相关的物质,以此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证据,并在基于中医体质的基础上,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供更合适的养生调护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及其他内科病区被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20名患者,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体质调查,并完善NO、ET-1和NT-pro BNP检查,将体质调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录入数据库,并使用SPSS 21.0软件对其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纳入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6.38±6.343岁,其中男性56例,平均年龄55.07±7.02岁,女性64例,平均年龄57.53±5.49岁。2.在本次体质调查结果中,具体分布情况如下:痰湿质37例(30.8%),血瘀质22例(18.3%),气虚质20例(16.7%),阳虚质19例(15.8%),湿热质...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1.1 对病名的认识
1.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现代中医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2 内皮功能的现代研究
1.2.1 内皮功能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1.2.2 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
1.3 NT-proBNP的现代研究
1.3.1 NT-proBNP的构成与意义
1.3.2 NT-proBNP的最新研究
1.4 中医体质学说
1.4.1 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及发展
1.4.2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1.4.3 体质分型的意义
1.4.4 中医体质研究基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数据管理及统计
2.3 技术路线
2.4 结果
2.4.1 一般资料情况
2.4.2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2.4.3 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2.4.4 各中医体质的NO水平情况
2.4.5 各中医体质的ET-1水平情况
2.4.6 各中医体质的NT-proBNP水平情况
2.5 分析与讨论
2.5.1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2.5.2 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体质与内皮功能
2.5.3 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体质与NT-proBNP
2.5.4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周宇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5)
[2]BNP在心力衰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赵明明,张鹏.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7)
[3]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Pro-BNP相关性研究[J]. 赵华云,刘瑾,王文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8)
[4]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N末端脑钠肽的相关性[J]. 任毅,陈可冀,张敏州,尤士杰,郭力恒,张健,吕渭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1)
[5]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研究[J]. 田松,赵莉娟,梁晓葳,孟立强,严芳,史俊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9)
[6]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J]. 李进兵,冯靖禧,陈伯钧,李志尚,陈浩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8)
[7]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李薇,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01)
[8]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内皮素和心钠素关系[J]. 詹萍,熊尚全,郭跃进,郭云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10)
[9]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J]. 武月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10)
[10]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 吴焕林,阮新民,杨小波,罗文杰,陈可冀,邓铁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6)
本文编号:3038739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1.1 对病名的认识
1.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现代中医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2 内皮功能的现代研究
1.2.1 内皮功能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1.2.2 内皮功能的临床意义
1.3 NT-proBNP的现代研究
1.3.1 NT-proBNP的构成与意义
1.3.2 NT-proBNP的最新研究
1.4 中医体质学说
1.4.1 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及发展
1.4.2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1.4.3 体质分型的意义
1.4.4 中医体质研究基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数据管理及统计
2.3 技术路线
2.4 结果
2.4.1 一般资料情况
2.4.2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2.4.3 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2.4.4 各中医体质的NO水平情况
2.4.5 各中医体质的ET-1水平情况
2.4.6 各中医体质的NT-proBNP水平情况
2.5 分析与讨论
2.5.1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2.5.2 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体质与内皮功能
2.5.3 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体质与NT-proBNP
2.5.4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周宇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5)
[2]BNP在心力衰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赵明明,张鹏.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7)
[3]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Pro-BNP相关性研究[J]. 赵华云,刘瑾,王文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8)
[4]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N末端脑钠肽的相关性[J]. 任毅,陈可冀,张敏州,尤士杰,郭力恒,张健,吕渭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01)
[5]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研究[J]. 田松,赵莉娟,梁晓葳,孟立强,严芳,史俊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9)
[6]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J]. 李进兵,冯靖禧,陈伯钧,李志尚,陈浩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8)
[7]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李薇,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01)
[8]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内皮素和心钠素关系[J]. 詹萍,熊尚全,郭跃进,郭云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10)
[9]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J]. 武月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10)
[10]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 吴焕林,阮新民,杨小波,罗文杰,陈可冀,邓铁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6)
本文编号:3038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387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