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清D-D、G-CSF检测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22 01:15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清D-二聚体(D-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检测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120例,按照是否发生DIC分为DIC组(60例)和非DIC组(60例),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血清D-D和G-CSF水平,并统计三者以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DIC、非DIC组患者R和K时间值、血清D-D和G-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a、α角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DIC组患者与非DIC组患者上述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三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栓弹力图和血清D-D、G-CSF单独以及三者两两联合诊断(P<0.05)。结论TEG联合血清D-D、G-CSF检测应用于DIC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文章来源】:西藏医药. 2020,41(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参数和血清D-D、G-CSF水平比较
2.2 血栓弹力图和血清D-D、G-CSF对DIC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型DIC患者诊断价值[J]. 祁妙华,胡晓婧,曾龙宏.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4)
[2]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以及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J]. 周志刚,许欢,李皎,吴文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19)
[3]血栓弹力图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J]. 张宗绵,叶文华,罗健成,曹凤萍,梁福攸,赵学峰.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07)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现状:ISTH/SSC最新共识解读[J]. 阮晓岚,李胜,孟详喻,翁鸿,敖绪斌,姜道滋,高清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09)
[5]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J]. 高玉莲,孙凤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15(07)
[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血液相关疾病[J]. 赵淑清,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3)
[7]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J]. 杨华,朱成英,王全顺,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徐媛媛,靖彧,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2)
[8]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J]. 刘启茂.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03)
本文编号:3045209
【文章来源】:西藏医药. 2020,41(0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参数和血清D-D、G-CSF水平比较
2.2 血栓弹力图和血清D-D、G-CSF对DIC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型DIC患者诊断价值[J]. 祁妙华,胡晓婧,曾龙宏.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4)
[2]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时联合检测CRP以及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J]. 周志刚,许欢,李皎,吴文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19)
[3]血栓弹力图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J]. 张宗绵,叶文华,罗健成,曹凤萍,梁福攸,赵学峰.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07)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现状:ISTH/SSC最新共识解读[J]. 阮晓岚,李胜,孟详喻,翁鸿,敖绪斌,姜道滋,高清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09)
[5]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J]. 高玉莲,孙凤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15(07)
[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血液相关疾病[J]. 赵淑清,李军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3)
[7]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J]. 杨华,朱成英,王全顺,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徐媛媛,靖彧,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2)
[8]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J]. 刘启茂.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03)
本文编号:3045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452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