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不同形态LBBB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T效果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03 18:52
  目的:通过对我院已收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整理,探究在对心脏衰竭真、非真性左束支阻滞(LBBB)患者治疗时使用相同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否可以取得相同效果。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对符合LBBB临床诊断标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RT方式治疗能否取得良好成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采用CRT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依据心电图诊断标准对上述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真性LBBB组62例和非真性LBBB组38例。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长达12个月的长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测量指标、QRS波群时限(ms)及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进行对比。结果:真性组与非真性组心内科住院率分别为29.41%(20)、43.75%(14),通过对比可发现,真性组住院率远低于非真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组与非真性组心功能不全率分别为22.05%(15)、34.37%(11),真性组远低于非真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期末内径分别为(6.3±1.0cm)、(7.5±1.0cm),...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形态LBBB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T效果比较


传统完全性LBBB心电图

心电图,心电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QRS波顿挫或切迹在V1,V2,V5,V6、I、aVL等导联中至少超过2个或等于2个存在。图1传统完全性LBBB心电图图2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图3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1.3研究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分级、CRT反应性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进行本次研究。本次实验研究全程遵循2009年修

心电图,心电图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QRS波顿挫或切迹在V1,V2,V5,V6、I、aVL等导联中至少超过2个或等于2个存在。图1传统完全性LBBB心电图图2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图3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1.3研究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分级、CRT反应性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进行本次研究。本次实验研究全程遵循2009年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右心室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邱凌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1)
[2]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特征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疗效的观察[J]. 秦巧云,廉湘琳,王焕霞,王一萌,张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6)
[3]核素心血池显像对比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右心室的中期反应[J]. 陈雨,王连新,谷阳,林振宇,严山,张喜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11)
[4]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J]. 李玉秋,戴研,陈柯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5)
[5]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 杨阳,陈康玉,严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04)
[6]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结构、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J]. 万泽安,谈伍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8)
[7]左室四极电极对慢性心力衰竭双心室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影响[J]. 王珍,王强,杨大春,杨永健,李德,赵龙生,刘映雪.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06)
[8]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超反应1例[J]. 赵永勇,寿锡凌,祁杰,姚晓伟,李秀红.  心脏杂志. 2018(04)
[9]单纯左室起博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现状[J]. 邓世燕,吴强.  贵州医药. 2018(03)
[10]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观察[J]. 李驰,胡昌兴,李庆宽,覃绍明,刘伶,徐广马,伍广伟,林英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08)

硕士论文
[1]适应性左室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 闫希贵.青岛大学 2018
[2]相对窄QRS波心力衰竭患者行左室四级导线介导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短期疗效评价[D]. 刘怡婷.宁夏医科大学 2018
[3]真性左束支阻滞QRS特点对CRT反应性影响的研究[D]. 廖品亮.第三军医大学 2017
[4]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左室收缩模式对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D]. 陶宁超.南京医科大学 2017
[5]三维电激动标测技术指导治疗CRT无反应的临床研究[D]. 鲁静.安徽医科大学 2017
[6]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指导意义[D]. 陈力潇.河北医科大学 2017
[7]慢性心力衰竭伴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对CRT的临床反应性分析[D]. 刘士超.郑州大学 2014
[8]不同形态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比较[D]. 戴望亮.南京大学 2013
[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室同步性及扭转影响的研究[D]. 张艳娟.南京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1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061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