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1-03-26 11:0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分析该项指标变化与泵衰竭程度的关系,讨论血清胱抑素C与脑钠肽(BNP)、心脏超声心收缩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泵衰竭的评估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例234例,平均年龄60.15±11.54岁,其中男性患者174例,入选患者按照Killip分级分组,共分为两组,即Killip分级I级组(A组),Killip分级II-IV级组(B组),入选患者于入院当日急诊完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离子(钾钠氯)、尿酸等血生化指标检查;次日清晨空腹完善肝功能、血脂系列、BNP、血清胱抑素C等血清学化验。入选患者24小时内完善心脏超声检查,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既往病历,收集入选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血化验指标、心脏彩超心收缩功能参数、冠脉造影结果,所有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血清胱抑素C、BNP等血生化指标,冠脉造影结果及心收缩功能参数等变量...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意义探讨


血清胱抑素C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情况

每搏量,血清胱抑素C,射血分数,血清


P<0.01);血清胱抑素 C 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比较,发现血清胱抑素 C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42,P<0.01),血清管移速 C 与每搏量呈负相关(r=-0.245, P<0.01),与左室收缩末容积呈正相关(r=0.25,P<0.01)见表 3-2。3-2:血清胱抑素 C 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P 值年龄 0.39 P<0.01脑钠肽 0.49 P<0.01低密度脂蛋白 0.08 P=0.234射血分数 -0.34 P<0.01每搏量 -0.25 P<0.01左室收缩末容积 0.25 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曲线,血清胱抑素C,泵衰竭,血清


ROC 曲线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程度作为状态变量,对血清胱抑素 C 及 BNP 做血清胱抑素 C 的曲线下面积(AUC 值)为:0.613,BNP 的曲线下面积(0.589,血清胱抑素 C 联合 BNP 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12抑素 C 的 ROC 曲线确定评价急性心梗泵衰竭的最佳界值是 0.925mg/敏度和特异度为:55.7%,73.4%;BNP 的 ROC 曲线下评价泵衰竭严重 326.5pg/ml,此界值下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7.8%,92.9%素 C 联合 BNP 对泵衰竭评价时最佳界值下的灵敏度是:30.4%,特异,为了方便,本研究通过 ROC 曲线获得了血清胱抑素 C 对急性心梗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时的界值,血清胱抑素 C 为 0.56mg/l 时,图 3:血清胱抑素 C 与左室收缩末容积的相关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 邱斌,徐建如,葛志华.  交通医学. 2016(02)
[2]血清胱抑素C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关系的研究[J]. 魏淑岩,胡文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08)
[3]心室重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梁逸强,潘朝锌,何新兵,杨清华,王庆高,温志浩,黄明剑,周端.  河北医药. 2013(24)
[4]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苏懿,王磊,张敏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4)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罗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4)
[6]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J]. 郭畅,刘文娴.  中国健康教育. 2010(02)
[7]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因素的分析[J]. 于永胜.  亚太传统医药. 2010(02)
[8]20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病例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 闫海,黄体钢,赵晓宁,任宁,王林,张梅,李广平.  临床荟萃. 2009(09)
[9]39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原因的探讨[J]. 李祖祥,陈凤云,桂庆军.  右江医学. 2003(03)
[10]中国急性心肌梗塞的疾病经济负担[J]. 胡善联,龚向光.  中国卫生经济. 2003(05)



本文编号:3101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01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