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0:19
[研究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为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随着饮食习惯和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了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治疗,但是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半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发生率达5%-1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甚至再发心肌梗死,需进一步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影响患者最终预后。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预测支架内再狭窄,这...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靶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管腔丢失结果判断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基本资料
3.2 四分位法分析血清钙粘蛋白浓度对再狭窄诊断价值
3.3 各组间血清钙粘蛋白浓度的比较
3.4 血清弼粘蛋白及CRP对不同亚组的变化
3.5 钙粘蛋白与血管病变长度的相关关系
3.6 钙粘蛋白检测结果与年龄分段的关系
3.7 钙粘蛋白检测结果与性别分布的关系
3.8 钙粘蛋白对轻度内膜增生以及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流行病学
4.2 ISR的定义与分类
4.3 ISR的病理生理
4.4 ISR的危险因素
4.5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支架内再狭窄
4.6 内皮细胞功能与钙粘蛋白
4.7 CRP与再狭窄、钙粘蛋白关系
4.8 支架再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
4.9 支架再狭窄的药物
4.10 ISR防治进展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本论文的局限性和展望
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统计学证明
本文编号:3113173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靶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管腔丢失结果判断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基本资料
3.2 四分位法分析血清钙粘蛋白浓度对再狭窄诊断价值
3.3 各组间血清钙粘蛋白浓度的比较
3.4 血清弼粘蛋白及CRP对不同亚组的变化
3.5 钙粘蛋白与血管病变长度的相关关系
3.6 钙粘蛋白检测结果与年龄分段的关系
3.7 钙粘蛋白检测结果与性别分布的关系
3.8 钙粘蛋白对轻度内膜增生以及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流行病学
4.2 ISR的定义与分类
4.3 ISR的病理生理
4.4 ISR的危险因素
4.5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支架内再狭窄
4.6 内皮细胞功能与钙粘蛋白
4.7 CRP与再狭窄、钙粘蛋白关系
4.8 支架再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
4.9 支架再狭窄的药物
4.10 ISR防治进展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本论文的局限性和展望
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统计学证明
本文编号:311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131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