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平板试验评价冠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4 04:36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在过去,IHD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但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IHD人群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多数为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多种因素),但对于IHD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者们并未达成共识。随着介入性冠脉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普及,人们发现,许多有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冠脉造影并无明显异常,反之,相当一部分患者造影显示严重冠脉狭窄甚至慢性闭塞但并无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的证据,提示慢性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之间并非直接对应关系。目前,随着冠脉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只选择冠脉CT而忽视了运动平板试验这一临床中评价心肌缺血与诊断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冠脉CT有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并以之为根据指导是否行冠脉造影检查或冠脉介入治疗,阐述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0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入选标准:根据八年制内科学诊断标准:近3个月,心绞...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缺血性心脏病定义及分类
2.1.1 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
2.1.2 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
2.2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2.2.1 缺血性心脏病与炎症反应
2.2.2 缺血性心脏病与凝血、纤溶
2.2.3 缺血性心脏病与血管痉挛
2.2.4 缺血性心脏病与微循环障碍
2.2.5 缺血性心脏病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2.3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太阳系”理论
2.4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肌缺血
2.5 运动平板试验与心肌缺血
2.6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分组
3.3.2 运动平板试验过程
3.3.3 运动平板试验程序及监测指标
3.3.4 运动平板试验终止指证
3.3.5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判定
3.4 研究终点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入选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4.2 三组患者病变部位、冠脉狭窄率的比较
4.3 运动试验阳性患者ST段压低状况与冠脉狭窄程度的比较
4.4 三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新观点[J]. 张运,陈文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02)
[2]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高志华. 安徽医学. 2013(11)
[3]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研究进展[J]. 黄国强,王永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9)
[4]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在“一站式”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中的价值和运用[J]. 阚静,陈绍良,朱建成,林玲,徐海梅,赵莹莹. 现代仪器. 2012(03)
[5]心脏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J]. 祖建国,丁士勤,赵青春,王其虎,赵翰文,龚敏,李坤鹏. 安徽医学. 2011(10)
[6]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分析[J]. 黄玥,孙小平,钱玉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05)
[7]内皮功能障碍与缺血性心脏病[J]. 梁雅梅,郭贤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03)
[8]肥大细胞与缺血性心脏病[J]. 林运灵,陈良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02)
[9]4035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 汪涛,程宏勇,张钲,白锋,韩霞,药素毓,李琦,潘明,王东.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04)
[10]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曾辉,葛堪忆,聂颖,闫巍,杨喜魁. 中华内科杂志. 2004(09)
本文编号:315668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缺血性心脏病定义及分类
2.1.1 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
2.1.2 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
2.2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2.2.1 缺血性心脏病与炎症反应
2.2.2 缺血性心脏病与凝血、纤溶
2.2.3 缺血性心脏病与血管痉挛
2.2.4 缺血性心脏病与微循环障碍
2.2.5 缺血性心脏病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2.3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太阳系”理论
2.4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肌缺血
2.5 运动平板试验与心肌缺血
2.6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分组
3.3.2 运动平板试验过程
3.3.3 运动平板试验程序及监测指标
3.3.4 运动平板试验终止指证
3.3.5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判定
3.4 研究终点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入选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4.2 三组患者病变部位、冠脉狭窄率的比较
4.3 运动试验阳性患者ST段压低状况与冠脉狭窄程度的比较
4.4 三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新观点[J]. 张运,陈文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02)
[2]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高志华. 安徽医学. 2013(11)
[3]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研究进展[J]. 黄国强,王永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9)
[4]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在“一站式”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中的价值和运用[J]. 阚静,陈绍良,朱建成,林玲,徐海梅,赵莹莹. 现代仪器. 2012(03)
[5]心脏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J]. 祖建国,丁士勤,赵青春,王其虎,赵翰文,龚敏,李坤鹏. 安徽医学. 2011(10)
[6]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分析[J]. 黄玥,孙小平,钱玉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05)
[7]内皮功能障碍与缺血性心脏病[J]. 梁雅梅,郭贤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03)
[8]肥大细胞与缺血性心脏病[J]. 林运灵,陈良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02)
[9]4035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 汪涛,程宏勇,张钲,白锋,韩霞,药素毓,李琦,潘明,王东.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04)
[10]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曾辉,葛堪忆,聂颖,闫巍,杨喜魁. 中华内科杂志. 2004(09)
本文编号:3156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566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