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心理疏导治疗双心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4 09:49
目的:近年来,心血管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即“双心疾病”。心血管病与精神疾病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两者的共病问题已经成为较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心理疏导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心理疏导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585例。1585例患者共有320例发生心血管合并焦虑或抑郁心理障碍。(1)将320例双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及260例采用不同心理疏导方案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包括22例冠心病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1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7例心律失常患者。试验组包括80例冠心病患者,82例高血压患者,5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5例心律失常患者。(2)心理疏导方式分为:心理干预、行为干预、放松治疗三种方式,组合成四种心理疏导方案为:试验(1)组采取的心理疏导措施为:心理干预+行为干预+放松治疗;试验(2)组采取的心理疏导措施为:行为干预+放松治疗;试验(3)组采取的心理疏导措施为:心理干预+放松治疗;试验(4...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2 分组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评价指标
1.4.1 焦虑或抑郁评价指标
1.4.2 BNP疗效评价指标
1.4.3 CRP疗效评价指标
1.4.4 射血分数EF%疗效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2.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3 心血管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心血管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2.3.2 冠心病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3 高血压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5 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4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4.1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SAS评分比较
2.4.2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SDS评分变化
2.4.3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PHQ-9总评分变化
2.4.4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BNP变化
2.4.5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CRP变化
2.4.6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EF%变化
2.5 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5.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5.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5.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6 高血压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6.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6.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6.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7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7.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7.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7.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8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8.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8.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8.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三、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
3.2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方式
3.3 心理疏导对患者心脏功能影响分析
3.4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1 冠心病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2 高血压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3 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4 心律失常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综述 心理疏导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逍遥散在冠心病康复双心医学治疗中运用[J]. 何鑫,姚方方,周雨,张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2]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中青年抑郁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J]. 张智,陈敏. 山西医药杂志. 2017(24)
[3]中药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 李凤娥,孙辰莹,王颖,强立新,唐贺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3)
[4]双心模式在高原地区慢性心衰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田卫军,余小华,姚尚,匡涛,毛启兄,姚彦鹏. 西藏科技. 2017(11)
[5]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彭雪梅,王慧,田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6)
[6]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论述及临床研究近况[J]. 张二箭,郁文录,田福利,张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21)
[7]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临床研究[J]. 王敏,徐新利,祝婕,赵肖华,杨椿年,帕力旦·吾布尔. 新中医. 2017(11)
[8]抑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 任瑞芳,白春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05)
[9]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抑郁以及睡眠质量调查[J]. 白静静,马刚,雒娜,李婷,董睿,赵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10)
[10]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200例诊疗分析[J]. 鲁建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9)
硕士论文
[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MMP-2、MMP-9浓度与主动脉中层损伤相关性的研究[D]. 李飞.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203996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2 分组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评价指标
1.4.1 焦虑或抑郁评价指标
1.4.2 BNP疗效评价指标
1.4.3 CRP疗效评价指标
1.4.4 射血分数EF%疗效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2.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3 心血管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心血管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2.3.2 冠心病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3 高血压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3.5 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双心疾病的相关因素Logistics分析
2.4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4.1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SAS评分比较
2.4.2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SDS评分变化
2.4.3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PHQ-9总评分变化
2.4.4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BNP变化
2.4.5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CRP变化
2.4.6 心理疏导前后各组EF%变化
2.5 冠心病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5.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5.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5.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6 高血压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6.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6.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6.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7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7.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7.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7.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2.8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或抑郁治疗效果分析
2.8.1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AS评分变化
2.8.2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
2.8.3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前后PHQ-9评分变化
三、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
3.2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方式
3.3 心理疏导对患者心脏功能影响分析
3.4 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1 冠心病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2 高血压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3 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3.4.4 心律失常发生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综述 心理疏导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逍遥散在冠心病康复双心医学治疗中运用[J]. 何鑫,姚方方,周雨,张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2]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中青年抑郁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J]. 张智,陈敏. 山西医药杂志. 2017(24)
[3]中药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 李凤娥,孙辰莹,王颖,强立新,唐贺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23)
[4]双心模式在高原地区慢性心衰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田卫军,余小华,姚尚,匡涛,毛启兄,姚彦鹏. 西藏科技. 2017(11)
[5]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彭雪梅,王慧,田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6)
[6]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论述及临床研究近况[J]. 张二箭,郁文录,田福利,张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21)
[7]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临床研究[J]. 王敏,徐新利,祝婕,赵肖华,杨椿年,帕力旦·吾布尔. 新中医. 2017(11)
[8]抑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 任瑞芳,白春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05)
[9]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抑郁以及睡眠质量调查[J]. 白静静,马刚,雒娜,李婷,董睿,赵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10)
[10]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200例诊疗分析[J]. 鲁建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9)
硕士论文
[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MMP-2、MMP-9浓度与主动脉中层损伤相关性的研究[D]. 李飞.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203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039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