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7 02:53
目的分析院内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收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主要临床症状、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院内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根据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22±11.36)岁,男性336例(82.2%),女性73例(17.8%),男女性别比为4.6:1,疼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胸背痛最常见(41.8%),院内死亡38例(9.3%)。2.入院时血压水平、心率(29)100次/分、血小板计数水平<125*10^9/L、胆固醇、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Stanford分型、升主动脉内径、中-大量心包积液、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肾功能不全、心衰、手术治疗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其中入院时心率(29)100次/分、血小板计数水平<125*10^9/L、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中-大量心包积液、心衰是急性主动脉夹层...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发病情况
图 1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发病情况 图 2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月发病情况1.2 发病年龄总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22±11.36)岁,所有患者最小年龄为21 岁,最大年龄为 83 岁,其中死亡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54.11±12.86)岁,存活组
图 3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年龄段分布体 AAD 患者中,男性 336 例(82.2%),女性 73 例(17.8%),男女性,其中死亡组患者中男性 32 例(7.8%),女性 6 例(1.5%)(见图 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成泽怡,杨梦阳,李雅茹,郭应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1)
[2]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赵雪敏,李骊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6)
[3]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侯杨峰,杨文玲,范文静,屈顺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5)
[4]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张焕耀,吴浩龙. 内科. 2018(04)
[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王海龙,朱锋,庞小华,吴中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4)
[6]主动脉夹层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J]. 李文,郭涛,柴湘平,周阳,彭文,彭振宇.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2)
[7]主动脉夹层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功能变化研究[J]. 王振坤,李鹏,聂炳荣,刘辰,何婧.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1)
[8]主动脉夹层的研究进展[J]. 姜涛,边云飞. 临床医药实践. 2017(12)
[9]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 the Committee of Great Vessels of Chinese Asson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urgeons;.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7 (11)
[10]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 陈昭然,黄毕,樊晓寒,陆海松,赵振华,惠汝太,杨艳敏,朱俊,张澍.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1)
博士论文
[1]931例主动脉夹层十年回顾性分析[D]. 乔平.华中科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YH11、TGFBR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研究[D]. 常亚斐.新疆医科大学 2018
[2]27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程宝山.安徽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5700
【文章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发病情况
图 1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发病情况 图 2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月发病情况1.2 发病年龄总体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22±11.36)岁,所有患者最小年龄为21 岁,最大年龄为 83 岁,其中死亡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54.11±12.86)岁,存活组
图 3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年龄段分布体 AAD 患者中,男性 336 例(82.2%),女性 73 例(17.8%),男女性,其中死亡组患者中男性 32 例(7.8%),女性 6 例(1.5%)(见图 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成泽怡,杨梦阳,李雅茹,郭应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1)
[2]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赵雪敏,李骊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6)
[3]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侯杨峰,杨文玲,范文静,屈顺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5)
[4]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张焕耀,吴浩龙. 内科. 2018(04)
[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王海龙,朱锋,庞小华,吴中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4)
[6]主动脉夹层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J]. 李文,郭涛,柴湘平,周阳,彭文,彭振宇.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2)
[7]主动脉夹层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功能变化研究[J]. 王振坤,李鹏,聂炳荣,刘辰,何婧. 中国循环杂志. 2018(01)
[8]主动脉夹层的研究进展[J]. 姜涛,边云飞. 临床医药实践. 2017(12)
[9]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 the Committee of Great Vessels of Chinese Asson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urgeons;.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7 (11)
[10]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 陈昭然,黄毕,樊晓寒,陆海松,赵振华,惠汝太,杨艳敏,朱俊,张澍.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1)
博士论文
[1]931例主动脉夹层十年回顾性分析[D]. 乔平.华中科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MYH11、TGFBR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研究[D]. 常亚斐.新疆医科大学 2018
[2]27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程宝山.安徽医科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157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