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07:50
目的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建立IL-6及IL-6R基因多态性的常规化检测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IL-6及IL-6R基因多态位点(IL-6-174、-572、-597;IL-6R-183、-exon1、-exon2)与冠心病(CHD)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针对IL-6及IL-6R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IL-6-572G>C、IL-6-597G>A、IL-6-174G>C、IL-6R-183G>A、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熔解曲线(PCR-HRM)检测方法。以来自西北地区的231例CHD患者和275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Fujifilm公司的全血DNA提取试剂盒从患者和对照者的EDTA-K2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PCR-HRM方法检测DNA标本的IL-6及IL-6R基因多态位点(IL-6-174、572、-597;IL-6R-183、-exon1、-exon2)的基因型;用SHEsis在线软件对6个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并...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冠心病
1.2 白细胞介素-6及IL-6受体
1.3 IL-6及IL-6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HRM分型与测序结果
3.2 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
3.3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相关性分析
3.4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发生风险的分析
3.5 单倍型构建
3.6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学指标
第四章 讨论
4.1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
4.2 单倍型构建
4.3 血清学指标与基因多态性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症相关性研究[J]. 段雄,安菊霞,赵岩,杨学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7)
[2]运用HRM技术分析7个SNP位点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J]. 左玲,左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07)
[3]G6PD缺乏症基因型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及分子流行特征分析[J]. 潘美晨,蔡应木.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4)
[4]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J]. 高敏,邹延峰,冯晓亮,潘发明,苏虹,范引光,王静,张承业,叶冬青.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04)
[5]心房颤动与白介素-6-174G/C、-572C/G、-597G/A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郑金国,高淑萍,葛利军,邓新桃,何永辉,石桂良,潘闽. 天津医药. 2011(01)
[6]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P-选择素的临床价值[J]. 孙秀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24)
[7]基于功能一致性和网络拓扑属性预测冠心病致病基因[J]. 赵研,陈丽娜,张良才,王倩,尚玉奎,王宏,李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06)
[8]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体重指数和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的探索[J]. 贾兴旺,田亚平,王颖,邓心新,董振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7(06)
[9]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 付海霞,李庚山,李艳,许家琍,张嘉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06)
[10]IL-6启动子-174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研究[J]. 王静,曾敬,詹中群,王玮.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26567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冠心病
1.2 白细胞介素-6及IL-6受体
1.3 IL-6及IL-6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HRM分型与测序结果
3.2 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
3.3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相关性分析
3.4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发生风险的分析
3.5 单倍型构建
3.6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学指标
第四章 讨论
4.1 IL-6和IL-6R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
4.2 单倍型构建
4.3 血清学指标与基因多态性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症相关性研究[J]. 段雄,安菊霞,赵岩,杨学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7)
[2]运用HRM技术分析7个SNP位点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J]. 左玲,左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07)
[3]G6PD缺乏症基因型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及分子流行特征分析[J]. 潘美晨,蔡应木.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4)
[4]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J]. 高敏,邹延峰,冯晓亮,潘发明,苏虹,范引光,王静,张承业,叶冬青.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04)
[5]心房颤动与白介素-6-174G/C、-572C/G、-597G/A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郑金国,高淑萍,葛利军,邓新桃,何永辉,石桂良,潘闽. 天津医药. 2011(01)
[6]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P-选择素的临床价值[J]. 孙秀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24)
[7]基于功能一致性和网络拓扑属性预测冠心病致病基因[J]. 赵研,陈丽娜,张良才,王倩,尚玉奎,王宏,李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06)
[8]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体重指数和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的探索[J]. 贾兴旺,田亚平,王颖,邓心新,董振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7(06)
[9]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 付海霞,李庚山,李艳,许家琍,张嘉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06)
[10]IL-6启动子-174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研究[J]. 王静,曾敬,詹中群,王玮.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265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656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