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检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7394名患者,其中34例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急性脑卒中。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住院转归情况,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期限1032±346天(平均12-54个月),观察远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发生率0.46%,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合并卒中发生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0.68%、0.82%vs.0.30%,P0.05)。34例ACS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中,STEMI患者11例,NSTEMI患者9例,UA患者1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68.06±11.19)。其中88.24%(30例)ACS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或TIA,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67±11.75岁;4例合并急性脑出血,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3.5±3.5岁。34例患者住院天数6-67天,平均19.39±11.96天。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死亡4例,其中急性脑梗死1例,脑出血3例,死亡率11.76%;肢体活动障碍、不全失语16例,致残率47.06%。随访期间全因死亡6例,且均为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17.65%;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4例,因尿毒症死亡1例,糖尿病并发症死亡1例;肢体活动、言语功能未完全康复6例,致残率11.76%;3例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再发脑血管不良事件,总MACE事件发生率为38.24%。34例合并脑卒中患者中17例(50%)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脑卒中,3例急诊,14例择期;9例(53%)合并急性脑卒中发生在PCI术后1天内;15例合并急性脑梗死,其在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2例(均为择期PCI)合并脑出血,且均在住院期间死亡。Kaplan-Meier法分析PCI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与未行PCI组死亡率发现PCI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死亡率、总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未行PCI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7/229)。与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对比分析,颈动脉斑块、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P=0.004,OR1.178,OR95%CI为1.055--1.580;RDW P=0.006,OR1.624,OR95%CI为1.147--2.300),并且合并症组住院天数(中位数17.5,四分位间距为12.5,22.0)明显长于对照组(中位数7,四分位间距为5,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发生率0.46%,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高,存活者多合并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或不全失语。其中半数为PCI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脑卒中易发生在PCI术后早期,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脑卒中 临床特点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引言8-9
- 对象与方法9-11
- 结果11-22
- 讨论22-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4
- 综述34-47
- 参考文献41-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7-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钢 ,彭军;预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早期出院的残疾试验[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年01期
2 蔡麟;急性脑卒中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6期
3 朱慧琪,单岩,徐云兴;急性脑卒中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30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年04期
4 陈寒;;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动性评估量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年04期
5 姜霖;;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0例分析[J];中原医刊;2006年22期
6 高跃强;陆军;张爱萍;;基层卒中小组治疗急性脑卒中120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7年06期
7 王龙安;臧舒婷;崔维;;早期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24期
8 ;体温升高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关[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9期
9 赵戈;;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6期
10 宋建平,邵锦兰;急性脑卒中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探讨[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杰;;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华宏军;滕卫军;陈跃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陈佳山;;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施仲伟;;急性脑卒中时降压治疗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专辑[C];2011年
5 李红玲;;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远期疗效观察[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胡安居;;心脑电监护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分析[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田英然;万琪;粟秀初;;肌电反馈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田英然;万琪;粟秀初;;肌电反馈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兵梅;徐恩;梁睿;刘祖佑;陆雪芬;;并发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孙波;赵颖;;急性脑卒中30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水华;中风发病时间有规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桑文祥;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临床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张骏 肖鑫 王泽锋;“一站式”诊疗,为病患争分夺秒[N];解放日报;2014年
4 王泽锋 白进 本报特约记者 肖鑫;改革:割舍小利益,方成大格局[N];解放军报;2013年
5 闫煈;心脏病发病年龄降至30岁[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路然;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电针治疗、尿流动力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兰;惯常睡眠—觉醒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发病昼夜时间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2 杨国强;急性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石倩;应用SOAR量表预测急性脑卒中住院早期(7天)死亡率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高琪;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贵阳;应用SOAR评分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6 贾丁;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7 方毅;武汉市部分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瑞华;急性脑卒中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学特点[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邹梅;新疆维、汉两民族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玉贤;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