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昼夜节律性及变异性在正常高值血压者药物干预中的评价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8 07:45
正常高值血压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发展成为高血压的主要高危群体。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且已有靶器官损害的倾向。目前国内外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药物干预研究已经展开,并已有研究显示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延缓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病的进程。动态血压是监测血压变化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测量方法,对临床诊断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动态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较之诊所偶测血压在预测心血管风险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目前国内外使用动态血压参数综合评价降压药物对正常高值血压者降压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动态血压参数包括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长时血压变异,比较不同降压药物对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旨在为做好正常高值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⑵观察正常高值血压者的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弹性的关系;⑶观察不同降压药物对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长时血压变异的影响;⑷降压药物干预后,观察不同药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年龄40~70岁伴有心血管...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介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知情同意书
1.2.2 病史采集
1.2.3 人体测量
1.2.4 血压测量
1.2.5 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
1.2.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
1.2.7 血标本处理
1.2.8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
1.2.9 药物发放
1.2.10 随访方法
1.2.11 相关计算公式
1.2.12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2.1 基线期检查资料
2.1.1 三组受试者基线期资料及各项检查指标的比较
2.1.2 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随访结束后数据分析
2.2.1 随访 2 年前后一般资料的比较
2.2.2 随访 2 年前后动态血压的比较
2.2.3 随访 2 年前后动态血压变异的比较
2.2.4 随访 2 年前后 crPWV 与 IMT 的比较
2.2.5 随访 2 年后临床终点事件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特点
3.2 血压的昼夜节律性
3.3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昼夜节律性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3.3.1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动脉硬化
3.3.2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 crPWV
3.3.3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 IMT
3.4 正常高值血压者的降压干预
3.4.1 降压干预的必要性
3.4.2 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3.4.3 降压药物干预的有效性
3.5 降压药物的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概况[J]. 覃月秋,唐晓明,陈爱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8)
[2]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J]. 黄汉辉,郑师明,梅峥嵘,严鹏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06)
[3]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 梁薇芬,张赛丹.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2)
[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01)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刘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08)
[6]正常高值血压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J]. 王舒健,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孙尚文,潘慧.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07)
[7]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与动脉弹性相关[J]. 潘慧,路方红,赵颖馨,王舒健,刘振东,姚光涛,温胜男.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8)
[8]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J]. 吴寿岭,阮春雨,李冬青,金成,李金锋,宋绍敏,王黎光,宋胜斌,朱峰.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4)
[9]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相关性的探讨[J]. 范怀周,程映雪. 当代医学. 2010(07)
[10]高血压前期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唐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11)
硕士论文
[1]中心动脉压对血压正常高值者药物治疗的评价作用[D]. 潘慧.济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9498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介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知情同意书
1.2.2 病史采集
1.2.3 人体测量
1.2.4 血压测量
1.2.5 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
1.2.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
1.2.7 血标本处理
1.2.8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
1.2.9 药物发放
1.2.10 随访方法
1.2.11 相关计算公式
1.2.12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2.1 基线期检查资料
2.1.1 三组受试者基线期资料及各项检查指标的比较
2.1.2 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2.2 随访结束后数据分析
2.2.1 随访 2 年前后一般资料的比较
2.2.2 随访 2 年前后动态血压的比较
2.2.3 随访 2 年前后动态血压变异的比较
2.2.4 随访 2 年前后 crPWV 与 IMT 的比较
2.2.5 随访 2 年后临床终点事件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特点
3.2 血压的昼夜节律性
3.3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昼夜节律性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3.3.1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动脉硬化
3.3.2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 crPWV
3.3.3 血压昼夜节律性与 IMT
3.4 正常高值血压者的降压干预
3.4.1 降压干预的必要性
3.4.2 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3.4.3 降压药物干预的有效性
3.5 降压药物的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概况[J]. 覃月秋,唐晓明,陈爱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8)
[2]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J]. 黄汉辉,郑师明,梅峥嵘,严鹏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2(06)
[3]正常高值血压者动脉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 梁薇芬,张赛丹.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02)
[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J]. 护理管理杂志. 2012(01)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刘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08)
[6]正常高值血压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J]. 王舒健,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孙尚文,潘慧.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07)
[7]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与动脉弹性相关[J]. 潘慧,路方红,赵颖馨,王舒健,刘振东,姚光涛,温胜男.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8)
[8]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J]. 吴寿岭,阮春雨,李冬青,金成,李金锋,宋绍敏,王黎光,宋胜斌,朱峰.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4)
[9]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相关性的探讨[J]. 范怀周,程映雪. 当代医学. 2010(07)
[10]高血压前期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唐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11)
硕士论文
[1]中心动脉压对血压正常高值者药物治疗的评价作用[D]. 潘慧.济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494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