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04 08:3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与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准分析CEUS、常规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比较CEUS下不同性质斑块的增强强度、时间-强度定量参数(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准,CEUS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增强斑块78个,集中于肩部(70.51%)、基底部(23.08%)、尾部(6.41%),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CEUS增强强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块多以Ⅲ~Ⅳ级为主,混合斑块、硬斑块以Ⅰ~Ⅱ级为主。软斑块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较混合斑块、硬斑块短,而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高于混合斑块、硬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较高评估价值,可灵敏、客观反映斑块稳定性,并对斑...
【文章来源】:重庆医学. 2020,49(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斑块增强强度
CEUS共检出增强斑块78个,且集中于肩部(55个,70.51%)、基底部(18个,23.08%)、尾部(5个,6.41%),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别有62个、12个、10个,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CEUS增强强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块多以Ⅲ~Ⅳ级为主,混合斑块、硬斑块以Ⅰ~Ⅱ级为主,见表2。2.3 不同性质斑块的时间-强度定量参数比较
软斑块者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较混合斑块、硬斑块短,而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高于混合斑块、硬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sd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薛桥臻,王彤,李敬敬,刘海颖,孟爱国. 山东医药. 2019(01)
[2]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 彭红艳,李小晶,贾海珍,余松远,李蕾,张玲. 重庆医学. 2019(01)
[3]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研究[J]. 张渊,邓舒昊,朱一成,江泉. 中国医药导报. 2018(28)
[4]超微血流成像与超声造影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J]. 杨德斌,徐荣,姚晓华,高薇薇,王迎春. 临床军医杂志. 2018(09)
[5]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J]. 胡双琳,农美芬.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04)
[6]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鉴别诊断及新生血管评价的价值[J]. 谢广平,杨珊. 海南医学. 2018(08)
[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苏楠,黄品同,张盛敏,姜月茗茗,张艺瀚,郭洋,许幼峰.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03)
[8]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陈建梅,王秋霜,黄党生,张丽伟,王淑华,姬冬冬,郭家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2)
[9]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J]. 何雁,李小晶,彭红艳,李蕾,张玲,曾金凤,王丹,沈伶俐. 实用医学杂志. 2016(04)
[10]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vasa vasorum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J]. Ze-Zhou Song,Yan-M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5(06)
本文编号:3382943
【文章来源】:重庆医学. 2020,49(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斑块增强强度
CEUS共检出增强斑块78个,且集中于肩部(55个,70.51%)、基底部(18个,23.08%)、尾部(5个,6.41%),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别有62个、12个、10个,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CEUS增强强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块多以Ⅲ~Ⅳ级为主,混合斑块、硬斑块以Ⅰ~Ⅱ级为主,见表2。2.3 不同性质斑块的时间-强度定量参数比较
软斑块者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较混合斑块、硬斑块短,而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高于混合斑块、硬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sd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薛桥臻,王彤,李敬敬,刘海颖,孟爱国. 山东医药. 2019(01)
[2]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 彭红艳,李小晶,贾海珍,余松远,李蕾,张玲. 重庆医学. 2019(01)
[3]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研究[J]. 张渊,邓舒昊,朱一成,江泉. 中国医药导报. 2018(28)
[4]超微血流成像与超声造影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J]. 杨德斌,徐荣,姚晓华,高薇薇,王迎春. 临床军医杂志. 2018(09)
[5]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J]. 胡双琳,农美芬.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04)
[6]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鉴别诊断及新生血管评价的价值[J]. 谢广平,杨珊. 海南医学. 2018(08)
[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苏楠,黄品同,张盛敏,姜月茗茗,张艺瀚,郭洋,许幼峰.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03)
[8]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陈建梅,王秋霜,黄党生,张丽伟,王淑华,姬冬冬,郭家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2)
[9]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J]. 何雁,李小晶,彭红艳,李蕾,张玲,曾金凤,王丹,沈伶俐. 实用医学杂志. 2016(04)
[10]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vasa vasorum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J]. Ze-Zhou Song,Yan-M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5(06)
本文编号:338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829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