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利用hiPSC-CM研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中OBSCN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1-09-06 08:06
  背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以右心室肌进展性纤维脂肪化和致死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特点,大部分与基因突变相关。OBSCN基因是一个主要在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其蛋白产物obscurin分布于肌节中,参与横纹肌纤维的发育、正常肌浆网结构的维持等。已有报道OBSCN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等心脏疾病相关。尚未有OBSCN基因突变引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报道。有研究表明obscurin的Ig48结构域改变可以导致心肌细胞钙电流紊乱,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明确OBSCN基因突变是否是引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原因,以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对于进一步理解obscurin的功能,寻找ARVC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目的建立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研究模型,明确OBSCN基因突变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疾病表型的关系,并探索潜在致病机制。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一例携带OBSCN基因突变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抽取其外周血,通过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去分化建立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系。通过诱导患者特异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建立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利用hiPSC-CM研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中OBSCN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及机制


图1由外周血单核细胞至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多能干细胞,细胞形态学


1.2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态学观察??传代至P8时出现典型iPSC形态特征(图2),包括致密的克隆、紧致的中心和??光滑的边缘、细胞核大、核仁突出、核质比高。与此同时复苏健康对照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P20代,与ARVC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同时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基本类似,符合干细胞形态学特征。??Control?ARVC??I ̄= ̄ ̄I?1? ̄ ̄ ̄'???—么-????图2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形态学。健康对照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传代至P21(左),??ARVC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传代至P8?(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从上到下放大倍数依次为10〇x,20〇x,40〇x。??15??

多能性,基因表达


提取hiPSC第6代细胞RNA,利用RT-qPCR分析检测多能性基因POLW7及??的表达情况,可见得到的iPSC细胞及M47VOG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SC,接近hESC细胞(图4)。??2.5?^??■?POU5F1??2?J?T?■?NANOG??■??C?15???2??L?_??MSC-P3?hiPSC-P6?hESC-Hl??图4多能性基因表达(RT-qPCR检测)。分别将MSC和hiPSC的表达量以hESC??为标准进行标化,得到基因(蓝色)及(红色)的相对表达量水??平。MSC,mesenchymal?stem?cell,中胚层干细胞;hiPSC,human-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ESC,human?embryonic?stem?cell,人胚胎干细胞。??17??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TNNI基因突变致限制型心肌病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相关致病性研究[D]. 徐逸.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387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87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