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AC-1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15 08:53
目的: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及血小板PAC-1表达率,探讨二者在DVT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下肢DVT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中央型13例、周围型14例及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简称肌间型)13例;25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上述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C-1表达率。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值分别为9.73±9.25μg/ml及1.54±1.07μg/ml;实验组和对照组PAC-1表达率分别为5.33±1.93%及1.80±1.17%。实验组D-二聚体浓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PAC-1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内中央型、周围型及肌间型D-二聚体浓度值分别为19.09±10.48μg/ml、6.45±4.42μg/ml、3.90±1.62μg/ml;中央型、周围型及肌间型PAC-1表达率分别为6.83±2.03%、4.62±1.58%及4.59±1.30%。中央型D...
【文章来源】:川北医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关系[J]. 李洪波,朱辛明,宋玉国,熊英,王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7)
[2]脑血栓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J]. 刘彦虹,安晶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2)
[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J].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01)
[4]双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 景在平,赵珺,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王利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04)
[5]超声消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J]. 陈翠菊,尹存平,方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2(07)
[6]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与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 吴江,王伏生.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 (07)
[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 张柏根.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21)
硕士论文
[1]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研究[D]. 徐蕾.大连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5778
【文章来源】:川北医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关系[J]. 李洪波,朱辛明,宋玉国,熊英,王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7)
[2]脑血栓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J]. 刘彦虹,安晶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2)
[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J].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01)
[4]双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 景在平,赵珺,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王利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04)
[5]超声消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J]. 陈翠菊,尹存平,方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2(07)
[6]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与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 吴江,王伏生.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8 (07)
[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 张柏根.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21)
硕士论文
[1]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检测方法的研究[D]. 徐蕾.大连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5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3957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