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21:10
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探索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在吉林省中医院姜丽红教授门诊就诊过的室早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7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美西律,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导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中药汤剂自拟方。治疗四周后,通过利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前、中、后期证候量表积分、心电图室早次数、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等试验数据加以对比统计分析,1个月后随访,评价远期疗效。从而探讨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对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的临床疗效,为室早的诊治提供经验。结果:1.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2.用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自拟方)可降低(痰浊阻滞证)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的次数;3.用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自拟方)可明显降低(痰浊阻滞证)中医证候症状积分;4.姜教授治疗痰浊阻滞证自拟方临床应用较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且远期疗效更明显。结论:西药联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能明...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室性期前收缩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
1.4 辨证论治
1.5 展望中医药
2 现代医学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病因及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诊断
2.6 治疗
2.7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筛选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病例标准
3.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3.6 患者监督管理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3 安全性观测
4.4 疗效性指标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设计
5.2 确定样本数
5.3 试验用药
5.4 疗程
5.5 伦理学要求和知情同意
5.6 统计处理
5.7 技术路线
6 研究结果
6.1 基线资料
6.2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比较
6.3 治疗前,两组心悸病相关症状积分比较
6.4 治疗后证候积分统计比较
6.5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6.6 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两组24h室早次数比较
6.7 治疗4 周后两组24h室早次数疗效分级比较
6.8 安全性指标观察
6.9 不良事件
6.10 随访
讨论
1 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对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的作用机制
1.1 痰浊阻滞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1.2 自拟方的组方分析
1.3 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组方
2 总结分析
3 结果
4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盖晓红,刘素香,任涛,刘毅,田成旺. 中草药. 2018(20)
[2]心悸病因病机及方药演变初探[J]. 耿晓娟,阮士怡,张军平. 中医杂志. 2018(20)
[3]天王补心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失眠症阴虚火旺型临床观察[J]. 吴建萍,黄修涛,吴俊,丁砚兵. 河北中医. 2018(07)
[4]疏肝定悸汤对肝郁气滞型期前收缩影响的临床研究[J]. 张帅,沈琳,林钟香,徐佳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07)
[5]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研究[J]. 肖姗姗,代国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8)
[6]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56例临床观察[J]. 范丽花,陈赟虎. 江苏中医药. 2018(02)
[7]半夏及其炮制品对神经和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7(09)
[8]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徐萍,顾治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7)
[9]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悸病46例疗效观察[J]. 杜小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5)
[10]室性早搏的中医辨证论治分析[J]. 谢海波,汪典,刘亚娟,周岚,李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0)
博士论文
[1]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D]. 王茂泓.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陈皮化学成分的研究[D]. 杨洁.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4482
【文章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室性期前收缩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
1.4 辨证论治
1.5 展望中医药
2 现代医学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病因及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诊断
2.6 治疗
2.7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筛选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病例标准
3.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3.6 患者监督管理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3 安全性观测
4.4 疗效性指标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设计
5.2 确定样本数
5.3 试验用药
5.4 疗程
5.5 伦理学要求和知情同意
5.6 统计处理
5.7 技术路线
6 研究结果
6.1 基线资料
6.2 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比较
6.3 治疗前,两组心悸病相关症状积分比较
6.4 治疗后证候积分统计比较
6.5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6.6 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两组24h室早次数比较
6.7 治疗4 周后两组24h室早次数疗效分级比较
6.8 安全性指标观察
6.9 不良事件
6.10 随访
讨论
1 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法对室性期前收缩(痰浊阻滞证)的作用机制
1.1 痰浊阻滞证形成的病因病机
1.2 自拟方的组方分析
1.3 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组方
2 总结分析
3 结果
4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盖晓红,刘素香,任涛,刘毅,田成旺. 中草药. 2018(20)
[2]心悸病因病机及方药演变初探[J]. 耿晓娟,阮士怡,张军平. 中医杂志. 2018(20)
[3]天王补心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失眠症阴虚火旺型临床观察[J]. 吴建萍,黄修涛,吴俊,丁砚兵. 河北中医. 2018(07)
[4]疏肝定悸汤对肝郁气滞型期前收缩影响的临床研究[J]. 张帅,沈琳,林钟香,徐佳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07)
[5]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研究[J]. 肖姗姗,代国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8)
[6]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56例临床观察[J]. 范丽花,陈赟虎. 江苏中医药. 2018(02)
[7]半夏及其炮制品对神经和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7(09)
[8]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徐萍,顾治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7)
[9]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悸病46例疗效观察[J]. 杜小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5)
[10]室性早搏的中医辨证论治分析[J]. 谢海波,汪典,刘亚娟,周岚,李杨.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0)
博士论文
[1]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D]. 王茂泓.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陈皮化学成分的研究[D]. 杨洁.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144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