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治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02 06:12
  高血压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慢性肾脏病(CKD)是引起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也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两者相互影响,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标准化血压测量对CKD合并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至关重要。诊室血压是测量和诊断CKD高血压的金标准,随着技术发展,家测血压和动态监测血压越来越受到广泛运用。此外,考虑到CKD动脉硬化发病率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中心动脉压监测也变得更加常用。在管理治疗方面,除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强化夜间血压控制等措施外,改变生活方式如限盐饮食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对适用于CKD患者的各种血压测量技术、标准及合并高血压时的管理治疗进行综述。 

【文章来源】: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20(07)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治进展


CKD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波形,动脉,测量方法


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存在梯度,年龄、心率、身高、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可影响该梯度[22]。即使外周动脉压相近的个体,中心动脉压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在外周血压达到正常高值的人群中,超过70%人的中心动脉压与1级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相近[23]。因此,对中心动脉压的测量不能简单地依据肱动脉压来推断。通过侵入性导管直接测量颈动脉或桡动脉压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创伤大,技术要求高,不适合大规模人群常规筛查。近年来,逐渐发明了一些非侵入的检查方法,使中心动脉压在临床的评估更加容易,如图3。这些装置可以记录颈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压力波波形,并校正转化为中心动脉压[24]。有研究表明,中心收缩压及外周收缩压均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相关[25]。尽管外周血压与蛋白尿的相关性比中心血压更大,但反映中心动脉硬度的脉搏波速度能补充解释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变化中用肱动脉收缩压无法解释的部分[25]。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中心动脉压对CKD高血压的意义。

血压,诊室,高血压,动态


CKD常合并动态血压异常,其异常模式包括隐匿性高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以及持续性高血压等(图2)[19]。夜间血压能更好地预测CKD患者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风险[20]。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对1 492例CKD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的患者比例依次为4.1%、27.8%和18.8%。与对照组相比,隐匿性高血压与低eGFR[-3.2 mL·min-1·(1.73 m2)-1,95%CI:-0.5~-0.9]、高蛋白尿(+0.9 g,95%CI:0.7~1.1)、左心室肥厚(+2.52 g/m2,95%CI:0.9~4.1)、脉搏波传导速度(+0.92 m/s,95%CI:0.5~1.3)独立相关;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与夜间血压<120/70 mmHg的患者相比eGFR更低[-3.6 mL·min-1·(1.73 m2)-1,95%CI:-6.1~-1.1][14]。在普通人群中,不论诊室血压是否正常,动态血压升高均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在CKD患者中,当诊室血压正常时,动态血压升高仍与肾脏风险相关[21]。在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中,对617例非洲裔美国CKD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诊室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内),随访5年。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动态血压和诊室血压升高与肾脏事件(风险比:1.17~1.28,P<0.01)、心血管事件(风险比:1.22~1.32,P<0.01)相关。当诊室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30 mmHg)后,动态血压仍能预测受试者的肾脏病预后[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 钱红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12(03)
[2]交感过度兴奋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中的作用进展[J]. 赵燕茹,倪兆慧.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05)



本文编号:3418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18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