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01:1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97例,按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斑块形成情况分为3组,无斑块组33例,1支血管有斑块组33例,多支血管有斑块组31例。比较各组单核细胞数量、MHR值。在无斑块组和有软斑块组中各取部分患者行单核细胞的提取,了解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及对脂质的吞噬能力。结果无斑块组、1支血管有斑块组和多支血管有斑块组的年龄、单核细胞、MHR值、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24、0.021、0.001)。有软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相比,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能力增强,对脂质的吞噬能力增强。结论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具有相关性,单核细胞可能从多环节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发展。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52(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能力比较

斑块,油红,单核细胞


20.249总胆固醇(mmol/L)4.53±0.794.21±0.964.37±0.960.9040.408三酰甘油(mmol/L)1.92±1.021.60±0.741.50±0.792.1720.1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28±0.351.28±0.331.20±0.270.6810.5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2.54±0.742.34±0.862.64±0.990.9540.389肌酐(μmol/L)72.30±13.2871.54±16.4874.13±14.080.2610.771尿酸(μmol/L)364.91±96.34357.27±96.85367.32±115.690.0840.920纤维蛋白原(g/L)2.77±0.583.38±0.663.22±0.687.9490.001图2单核细胞吞噬脂质颗粒的能力比较油红染色×400A:无斑块组;B:多支血管斑块组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脂质代谢异常、慢性炎症、遗传以及免疫紊乱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单核细胞、MHR、纤维蛋白原和患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相关。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6]越来越多。单核细胞参与冠心病的许多病理生理通路,在冠心病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多项研究[7-8]显示单核细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不稳定及颈部血管的狭窄相关。2015年Chenetal[9]课题组对不同程度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显示,单核细胞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多、局部血栓形成等多途径促进外周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Jaipersadetal[10]研究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聚集到不稳定斑块局部,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和生长因子,导致炎症发生和血管新生。为了解单核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对单核细胞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软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患者的单核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原的能力?

纤维蛋白原,单核细胞,斑块


小板药物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2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及MHR值比较各组单核细胞、MHR值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各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及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2.3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与无斑块组相比,多支血管斑块组黏附到纤维蛋白原上的单核细胞增多,提示多支血管斑块组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能力增强(图1)。图1单核细胞对纤维蛋白原的黏附能力比较CD11b-FITC染色×400A:无斑块组;B:多支血管斑块组2.4单核细胞吞脂实验通过油红染色显示,多支血管斑块组不仅吞噬脂质颗粒的单核细胞增多,而且吞噬脂质颗粒的能力增强(油红染色较深的细胞代表吞噬脂质颗粒较多的单核细胞)(图2)。表1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项目无斑块组(n=33)1支血管斑块组(n=33)多支血管斑块组(n=31)F/χ2值P值年龄(岁,珋x±s)60.97±9.9166.67±10.9067.52±10.363.8110.026男性[n(%)]21(63.64)23(69.70)24(77.42)1.4530.484高脂血症[n(%)]12(36.36)9(27.27)11(35.48)0.7450.689高血压[n(%)]23(69.70)25(75.76)25(80.65)1.0360.596糖尿病[n(%)]4(12.12)10(30.30)14(45.16)8.5480.014服用他汀药物[n(%)]17(51.52)29(87.88)25(80.65)12.4090.002服用抗血小板药物[n(%)]26(78.79)27(81.82)22(70.97)1.1350.567·122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2017Aug;52(8)


本文编号:3437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37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