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17:57岁男性腹腔占位
发布时间:2021-10-25 23:32
<正>患者,男性,57岁,职员,主因突发腹痛4h于2019年1月25日入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我院)普外科。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以中腹为著,与体位无关,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恶心,呕吐不明显,无排气排便。患者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症状,未自行服药治疗,腹痛症状无好转,遂来我院急诊。门诊行CT检查提示:腰2~4椎体右前方软组织肿块(局部合并出血不除外),下腔静脉及十二指肠部分受累。后以"腹痛待查、腹腔占位"收入我院普外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9年,最高血压200/150mm Hg(1mm Hg=0.133kPa),2010年曾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肾上腺彩色多普勒
【文章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2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腹部MRI+强化
根据该患者病情,且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腹腔镜辅助腹膜后肿物切除术”,腹腔肿物病理检查回报: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图2)。术后患者未再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恢复正常。出院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嗜铬细胞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组织,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腹主动脉旁神经丛,其次是胸腔、膀胱及颈部,这些部位发生的嗜铬细胞瘤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依解剖部位不同称为PGL、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和膀胱嗜铬细胞瘤等。所有嗜铬细胞瘤均产生儿茶酚胺,但分泌儿茶酚胺的种类及数量差异很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产生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外的嗜铬细胞瘤主要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伴有典型“三联征”:发作性头痛、心悸、多汗,血压升高可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加重,同时还常常伴有其他代谢紊乱。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使糖原分解增加,促进糖原异生,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对抗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而使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和出现尿糖;脂肪分解增加,患者消瘦乏力;基础代谢率上升,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兴奋,耗氧量增加,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该患者血压为持续性升高,“三联征”并不明显,但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本文编号:3458378
【文章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2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腹部MRI+强化
根据该患者病情,且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腹腔镜辅助腹膜后肿物切除术”,腹腔肿物病理检查回报: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图2)。术后患者未再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恢复正常。出院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嗜铬细胞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组织,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腹主动脉旁神经丛,其次是胸腔、膀胱及颈部,这些部位发生的嗜铬细胞瘤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依解剖部位不同称为PGL、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和膀胱嗜铬细胞瘤等。所有嗜铬细胞瘤均产生儿茶酚胺,但分泌儿茶酚胺的种类及数量差异很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产生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外的嗜铬细胞瘤主要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伴有典型“三联征”:发作性头痛、心悸、多汗,血压升高可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加重,同时还常常伴有其他代谢紊乱。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使糖原分解增加,促进糖原异生,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对抗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而使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和出现尿糖;脂肪分解增加,患者消瘦乏力;基础代谢率上升,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兴奋,耗氧量增加,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该患者血压为持续性升高,“三联征”并不明显,但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本文编号:3458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583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