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dsDNA抗体阳性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发布时间:2021-11-12 22:51
  <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被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该病于1972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故又称为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oto病[1]。该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3],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具有自限性,多见于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40岁以下患者,欧美少见[4]。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各种病原体感染被认为是过度免疫反应的触发因素,感染后导致T细胞和组织细胞活化和凋亡。本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因此常被误诊为淋巴瘤和结核性疾病,淋巴结活检可以明确诊 

【文章来源】:海南医学. 2020,31(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dsDNA抗体阳性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患者病理检查

影像学,患者,淋巴结


患者为女性,18岁,自由职业,因“颈部淋巴结肿痛2个月余,发热10 d”于2018年8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右侧尤为明显,淋巴结逐渐增多、增大、变硬,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1℃,以下午及晚上发热为主,伴畏寒、乏力,双侧颜面部潮红,曾予“尼美舒利、头孢呋辛0.5 g bid、强的松5 mg bid”治疗4 d,自诉“左侧颈部淋巴结有所缩小”,但仍有淋巴结疼痛及发热而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会出现局部压痛,发现患者枕后、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大小3.0 cm×1.5 cm,活动度差。血常规白血胞(WBC) 2.9×109/L,血红蛋白(HGB) 108 g/L,血小板计数(PLT) 110×109/L,C反应蛋白(CRP) 28.3 mg/L。血清铁蛋白FERR 537.40 ng/m L。抗核抗体:ds DNA阳性(+)。肝肾功能、凝血、血沉、降钙素原PCT、风湿二项、感染筛查四项、EB病毒抗体Ig A、结核感染T细胞IFN-r三项检测均未见异常。骨髓活检结果正常。颈部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多个淋巴结肿大(见图1)。入院后于2018年8月20日行“颈部肿物摘除活检术”,病理示:送检淋巴结结构大部分破坏,可见大片坏死,坏死区由坏死组织和组织细胞构成,伴见组织细胞吞噬核碎屑,部分区域可见结节状淡染区域,淡染区域细胞中等稍大,圆形为主,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颗粒状,可见少许核碎屑形成。结合免疫组化、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符合Kikuchi淋巴结炎(图2)。患者经明确诊断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后,开始予泼尼龙片30 mg qd治疗,4 d后体温恢复正常,20 d后双颈部浅表增大淋巴结消失,泼尼松渐减量至5 mg维持6周后停药,随访6个月患者再无发热、淋巴结肿大,复查ds DNA抗体仍为阳性。图2 患者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误治讨论[J]. 王艳,巩小丽,黄有清.  临床误诊误治. 2015(02)
[2]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1例分析[J]. 范荣华,闵峰,黄文琪,张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1)
[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J]. 郑杨.  中国医刊. 2010 (12)
[4]儿童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2例报告[J]. 鲁珊,张娟,周薇,王雪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04)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J]. 李艳,柏长青,苑鑫,牛文凯,彭晓波.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9(04)
[6]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八例误诊分析[J]. 胡贤主,米建新,戚好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00(06)



本文编号:3491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91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