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8IL-33及IL-35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10 06:09
本文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8IL-33及IL-35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系统和肾脏,伴或不伴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儿童为高发人群且易反复发作。目前,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T细胞亚群紊乱,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l/Th2)免疫应答失衡,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1]。 白介素18(IL-18)是一种复杂的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促进Th1型免疫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促进Th2型免疫反应,IL-18属于IL-1家族,是在免疫应答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许多细胞中均有表达,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激活T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症的发展。在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白介素33(IL-33)是2005年由Schmitz等研究发现的一种IL-1家族中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IL-33与IL-18结构最为相似,通过信号通路介导其生物学活性,并参与以Th2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调节Th2细胞的活化[3]。白介素35(IL-35)属于I型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白介素12(IL-12)家族的新成员,Collison等初步证实IL-35主要由Treg细胞分泌,对免疫反应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防止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IL-35能有效增强Treg细胞亚群的功能,并且有效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阻止炎症对机体的免疫损伤的作用[4]。本实验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过敏性紫癜病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及IL-35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L-18、IL-33与IL-35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中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初发过敏性紫癜患者为病例组。病例组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8-27岁,平均年龄16.57±4.06岁。纳入标准:1符合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诊断标准(无腹痛,无关节痛,无肾脏损害),血小板计数正常;2无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3就诊前至少4周内未接受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等,对免疫系统有较大影响的药物治疗;4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严重的慢性系统性疾病。正常对照组来自健康的体检人员。共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2-28岁,平均年龄18.05±3.59岁。经t检验,性别、年龄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采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肘静脉血2ml,离心后,将收集到的血清标本放入-70℃的冰箱中保存。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IL-18、IL-33及IL-35的表达水平,将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正态性检验所得数据呈正态分布,故统计方法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过敏性紫癜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8、IL-33及IL-35的水平进行有无统计学差异的分析,,检验水准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结果(pg/ml): 1血清中IL-18表达量为:病例组142.41±92.06高于正常对照组78.89±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P0.05); 2血清中IL-33表达量为:病例组65.26±33.30高于正常对照组37.91±3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5P0.05); 3血清中IL-35表达量为:病例组58.55±16.32低于正常对照组81.03±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05P0.05)。 结论: 1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L-1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 2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3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L-33可能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缘于其与IL-18结构的相似性,可能与IL-18发挥着相似的致炎作用。同时也间接反映了Th1/Th2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3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35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发病初期IL-35的表达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根据IL-35的特性,推测IL-35在过敏性 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抗炎作用,是一种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IL-18 IL-33 IL-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54.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前言10
- 材料与方法10-15
- 结果15-17
- 附图17-19
- 附表19-20
- 讨论20-27
- 结论27
- 参考文献27-35
- 综述 细胞因子IL-33及IL-35的特征及研究进展35-50
- 参考文献42-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坚生;曾坚初;;非典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雪;变应性鼻炎患者IL-35对于Treg/Th17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8IL-33及IL-35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41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