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早发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03:40
  研究背景:端粒(Telomere)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对染色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不断发生损耗而逐渐缩短,因此它被看做生物学年龄的一种潜在标志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冠心病)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依赖的端粒缩短可视为冠心病的一种标记物。但要得出确切的因果关系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中的机制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AD)是指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既往研究表明,pCAD患者传统危险因素少,但具有更强的遗传背景,因此以pCAD患者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冠心病遗传相关机制的阐明。对于心血管衰老和端粒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发现心血管病治疗的新途径,如干细胞疗法和延缓衰老过程的新药研究,将是心血管疾病未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目的:1、研究分析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特点以及短期预后特征。2、研究pCAD者外周血白细胞...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材料
    一、研宄对象
    二、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早发和非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和展望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NA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在端粒长度测定中的应用比较[J]. 高凌云,李国栋,童坦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2)
[2]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in 1263 patients:a single-center report[J]. HAN Ya-ling, WANG Shou-li, JING Quan-min, LI Yi, ZHANG Jian, MA Ying-yan and LUAN B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enya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Shenyang 110016,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6(14)
[3]男性吸烟者细胞黏附分子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J]. 刘永铭,彭晓,严祥,邵惠萍,辛鹏程.  中国循环杂志. 2002(01)
[4]中国上海地区40岁以上成人中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 项坤三,贾伟平,陆俊茜,唐竣玲,李杰.  中华内科杂志. 2000(04)



本文编号:3561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61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