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5 17:46
文章从个体角度出发,分析患者自测收缩压和血压测量行为特征,为传统的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提供补充,为高血压个性化精准干预提供线索。从科大讯飞医疗高血压管理平台下载选定患者的全部收缩压自测数据及测量日期和时间。通过安徽省气象局官方网站查阅并记录患者自测血压时的日平均气温。将数据合并后导入微软Excel软件,利用其中的插图功能为每位患者绘制4种散点图。分类逐一人工观察上述过程绘制的全部散点图,从每类散点图中挑选4个差别明显的个例(共16个)构成易于直观比较的散点图组合。结果发现,每种类型的"组合图"均可见差别迥异的散点图。有的呈上升趋势,有的呈下降趋势,有的相对平稳,有的呈周期波动,有的分布范围明显变宽,有的则可见明显的散点密集区、稀疏区和空白区。个体间的收缩压表现差异悬殊,测量行为也各有特点,传统的主要关注群体血压集中趋势的做法忽视了个体差异,分析个体的单独表现有可能为高血压个性化精准管理提供新的线索。
【文章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典型患者的收缩压测量值24小时散点分布图
图3是4例典型患者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差(P9,P10)和收缩压值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P11,P12)的散点分布图。P9的血压散点集中在测量时间间隔为0~1天,血压散点集中在收缩压差值为±30 mmHg的范围内。P10的血压散点在测量时间间隔15天内均有分布,在测量时间间隔7天内较多;在测量时间间隔为3~7天内呈现出测量时间间隔越大,血压散点越靠近横轴的特点;血压散点集中在收缩压差值为±50 mmHg的范围内。P11的血压散点集中分布在0~3天,血压散点呈现出随着测量时间间隔的增加,收缩压值范围逐渐缩小的特点。P12的血压散点主要集中在测量时间间隔为0~1天时,在1~13天内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图3 典型患者的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值或收缩压差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散点分布图
典型患者的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值或收缩压差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散点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11)
[3]我国不同出生队列人群血压水平差异分析[J]. 吴金晶,穆光宗,裴丽君,武继磊. 人口与发展. 2017(05)
[4]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J]. 邵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04)
[5]社区高血压患者连续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 孙晓霞,陈敏健,夏彦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6]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J]. 李江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8)
[7]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房容积和左室容积的影响[J]. 王志峰,张晓阳,徐新娟. 现代预防医学. 2012(22)
[8]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09)
本文编号:3591051
【文章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典型患者的收缩压测量值24小时散点分布图
图3是4例典型患者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差(P9,P10)和收缩压值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P11,P12)的散点分布图。P9的血压散点集中在测量时间间隔为0~1天,血压散点集中在收缩压差值为±30 mmHg的范围内。P10的血压散点在测量时间间隔15天内均有分布,在测量时间间隔7天内较多;在测量时间间隔为3~7天内呈现出测量时间间隔越大,血压散点越靠近横轴的特点;血压散点集中在收缩压差值为±50 mmHg的范围内。P11的血压散点集中分布在0~3天,血压散点呈现出随着测量时间间隔的增加,收缩压值范围逐渐缩小的特点。P12的血压散点主要集中在测量时间间隔为0~1天时,在1~13天内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图3 典型患者的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值或收缩压差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散点分布图
典型患者的前后两个测量时点收缩压值或收缩压差随两时点时间间隔变化散点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11)
[3]我国不同出生队列人群血压水平差异分析[J]. 吴金晶,穆光宗,裴丽君,武继磊. 人口与发展. 2017(05)
[4]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J]. 邵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6(04)
[5]社区高血压患者连续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 孙晓霞,陈敏健,夏彦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6]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J]. 李江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8)
[7]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房容积和左室容积的影响[J]. 王志峰,张晓阳,徐新娟. 现代预防医学. 2012(22)
[8]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09)
本文编号:3591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91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