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糖耐量1小时血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冠心病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糖耐量1小时血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冠心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长期以来,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历史悠久、隐匿性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其“三高三低”的临床特点为人们所熟知。有研究指出[1],高血糖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前者可加速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主要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耐量2小时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3方面检测血糖是否异常。我国居民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导致其血糖异常主要以餐后增高为主[2]。仅测FPG血糖异常漏诊率达50%[31;增加2hPG及HbA1c后,漏诊率仍达40%左右[4]。临床中有一部分患者,FPG及2hPG均正常,但糖耐量1小时血糖(1-hour plasma glucose, lhPG)却高于正常甚至升高明显,其糖尿病转归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均较高,而临床中这部分人未得到足够重视。目的提醒临床中关注1hPG以减少血糖异常漏诊率,同时为探究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综合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新靶点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至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OGTT试验。记录每位患者FPG、1hPG、2hPG,参考2013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OGTT各时间点血糖异常诊断标准,将入院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血糖正常(NGT)组,服糖后1h血糖升高2h血糖正常(1hHPG)组,服糖后1h血糖升高合并2h血糖升高(1hHPG/2hHPG)组,服糖后1h血糖正常2h血糖升高(2hHPG)组;排除标准:(1)既往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内分泌系统疾病、肝脏、肾脏及肾动脉疾病、免疫疾病及除颈动脉以外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2)既往或正在使用影响血糖及胰岛素(insulin,INS)分泌药物者;(3)新发现空腹血糖异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T2DM者;(4)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最终入选4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246例(54.98%),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9±0.5)岁,平均高血压病程(4.7±0.6)年,平均FPG(5.53±0.22) mmol/L。分组情况如下:NGT组113例,1hHPG组108例,1hHPG/2hHPG组111例,2hHPG组106例;记录每位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吸烟史、血压、血脂、高血压病程、既往冠心病病史、降压药物及降脂药物口服情况等;同时由固定的2位超声科医师于同一台高分辨率的HI VISION ASCENDUS型多普勒超声检测仪上对447位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IMT值及斑块发生情况。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不同组间各代谢指标、CIMT及斑块发生率。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法,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四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IMT值的比较NGT组、1hHPG组、1hHPG/2hHPG组、2hHPG组CIMT值分别为(0.944±0.17)mm、(1.13±0.14)mm、(1.25±±0.20)mm、(1.02±0.12)mm。四组间CIMT比较,1hHPG组CIMT高于NGT组及2hHPG组,低于1hHPG/2hHPG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GT组、1hHPG组、1hHPG/2hHPG组、2hHPG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3.0%、33.3%、64.7%、31.0%。四组间斑块发生率比较发现,1hHPG/2hHPG组斑块发生率最高,其他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率的比较NGT组、1hHPG组、1hHPG/2hHPG组、2hHPG组中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5.7%,32.7%,40.2%,21.4%。以NGT组为参照组,四组间组间比较,1hHPG组在高血压发生率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率方面高于NGT组,而低于1hHPG/2hH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hHPG与2hHPG组对比,在高血压病发生率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病患者各指标与CIMT增厚相关关系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收缩压、吸烟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hPG、2hPG均与CIMT增厚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02、0.608、0.478、0.863、0.625、0.690、0.566;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446,P=0.0161)、高血压病程(OR=1.968,P=0.0086)、SBP(OR=1.044,P=0.0265)、BMI(OR=2.439,P=0.0144)、TG(OR=1.841,P=0.0121)、LDL-C(OR=1.835,P=0.0190)、1hHPG(OR=2.630, P=0.0031)、2hHPG(OR= 1.799, P=0.0262) 1hHPG/2hHPG(OR=3.166, P=0.0172)均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其中1hHPG/2hHPG对CIMT增厚的影响最大。5.高血压患者各指标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关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549,P=0.0091)、高血压病程(OR=1.983,P=0.0098)、SBP(OR=1.391,P=0.0261)、BMI(OR=2.977,P=0.0215)、TG(OR=1.530,P=0.0466)、LDL-C(OR=1.825,P=0.0172)、1hHPG(OR=2.201,P=0.0021)、2hHPG(OR=2.797,P=0.0291)、1hHPG/2hHPG(OR=4.366,P=0.0013)均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发生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1hHPG/2hHPG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最大。结论1.1hHPG合并2hHPG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更大影响。2.1hHPG亦可促进高血压患者CIMT增厚和冠心病的发生。3.1hPG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早期潜在危险因素。4.简化糖耐量试验联合1hPG在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早期潜在危险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病 冠心病 服糖后1小时高血糖 服糖后2小时高血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R541.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5
- 资料和方法15-18
- 结果18-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3
- 综述 1hPG在T_2DM及ASCVD中的研究进展33-47
- 参考文献43-47
- 英文缩略词47-4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个人简历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漏测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2年10期
2 王晓东;彭宙;陆云江;敖洪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06期
3 潘全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前后血糖变化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年05期
4 王午喜;;如何满意控制血糖[J];家庭医药;2010年07期
5 张琪;;血糖监测十大技巧[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5期
6 刘新;;我测血糖测上瘾[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9期
7 ;血糖监测不要掉进误区[J];医药与保健;2012年01期
8 韦祟焕,李彩霞,李云霞;2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糖变化观察[J];甘肃科技;2000年03期
9 骆雪萍;危重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2000年05期
10 陈大尧,秦文喜;饮酒对血糖影响的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20例糖尿病患者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观察[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全忠;;血糖监测的意义[A];河南省护理学会糖尿病及腹膜透析护理新进展学术交流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7年
3 包玉倩;;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拓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巩纯秀;米杰;曹冰燕;;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血糖分布特征[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徐扬;周健;姚海军;陆蔚;奚才华;孙一睿;王尔松;刘永;田恒力;贾伟平;胡锦;;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磊;周健;陆蔚;包玉倩;贾伟平;;动态血糖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李德霞;;正常健康人动态血糖监测临床研究[A];2011年河南省糖尿病护理管理与教育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玉萍;金明;;血糖监测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A];全国第6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6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梁茜;武美荣;;33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的护理[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黄一鑫;于雪梅;冯萍;金慧英;;早餐膳食成分的改变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A];2008年浙江省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田浩明;“糖娃”开学后血糖易波动[N];健康时报;2007年
2 何冬;如何把握测血糖的频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陆颖理;测血糖测够五个“点”[N];健康时报;2008年
4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建华;撩开“动态血糖监测”的面纱[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董飞侠;掌握三点控制血糖[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程守勤;合理运动有助控制血糖[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曾理;血糖不稳,最好不要蒸桑拿[N];健康时报;2007年
8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邢小燕;血糖监测要“点”“线”结合[N];健康时报;2008年
9 郑帆影;青春期要严控血糖[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纪立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教授 宁光;加强我国医院内血糖管理须软硬兼施[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新良;急诊常见临床指标在急性心力衰竭分型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袁甲翔;严格血糖控制对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郑州大学;2016年
3 夏城东;血糖相关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川芎嗪的干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俊骐;用于实验动物的植入式血糖测量系统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安邦;基于最小二乘法AR模型在血糖预测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成巍;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糖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谱特点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宁黄江;基于经济博弈的双激素血糖控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雷星;胃大部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D];延安大学;2015年
7 钱凤文;OSAH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糖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8 冉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血糖监测及其对预后评价的意义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邹富利;脓毒症患儿血糖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喻成侠;面向人工胰脏的快速建模方法与血糖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糖耐量1小时血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冠心病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