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盲辨识的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系统实现
发布时间:2022-09-24 20:46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如何有效地检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临床诊疗常规检测项目的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出人体心脏及血管的功能状况,对心血管疾病预测有重大临床价值。相比于常被用于评估人体血压水平的肱动脉压,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 CAP)是人体的主动脉根部所承受的侧压力,能够更直接有效地预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靶器官的损害。针对目前有创检测法费用昂贵且对人体损伤大,而无创法检测设备精度低便携性差等缺点,本文设计并研发出一种以ARM处理器为核心,基于盲辨识技术,通过两路外周动脉脉搏波估计中心动脉压的一体式设备,旨在为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前人提出的有关无创中心动脉压的检测方法和系统。接着介绍了关于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为盲辨识算法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第三章详细阐述了使用指端脉搏波估计桡动脉脉搏波的原理,对指端脉搏波到桡动脉脉搏波传递函数FIR模型的研究为互相关算法(Cross-Relation, CR)的...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心血管系统生理参数测量Fig.1.2Measurementofcardiovsystemsphysiologicalparameters
图2.1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Fig.2.1?Blood?circulation?system?chart??-8-??
人体大动脉分支结构[23JFig.2.2Mainarterybranchesofcardiovascularsystem[33J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的认识[J]. 王继光,丁风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06)
[2]比较两种无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仪器测值的一致性[J]. 彭猛,蒋雄京,关婷,马文君,董徽,吉薇,吴海英,惠汝太.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11)
[3]经典功率谱估计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 杨晓明,晋玉剑,李永红. 电子测试. 2011(07)
[4]人体中心动脉压的测量及临床应用[J]. 都伟,梅林,冯新恒. 心脏杂志. 2011(03)
[5]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关系的探讨[J]. 刘兵,季福绥,林颖,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04)
[6]Welch功率谱估计算法仿真及分析[J]. 张峰,石现峰,张学智.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7]评价无创中心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测量值的一致性[J]. 左君丽,严子君,张瑞岩,李燕,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04)
[8]心血管系统建模的研究进展[J]. 鄂珑江,吴效明,胡玉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08)
[9]无创性脉波与有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J]. 李维维,陈良龙,李卫华,谢强,李金国,罗育坤,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黄峥嵘.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07)
[10]FAT文件系统原理及实现[J]. 邓剑,杨晓非,廖俊卿.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09)
博士论文
[1]基于脉搏波的无创心血管检测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 赵学玲.天津大学 2009
[2]基于脉搏波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D]. 李顶立.浙江大学 2008
[3]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 向海燕.第四军医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D]. 王梓宁.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2]盲信号处理及应用[D]. 郭云喜.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利用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研究[D]. 孟祥平.山东大学 2011
[4]基于SD卡的嵌入式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永占.北京交通大学 2011
[5]脉象信号分析建模仿真及应用研究[D]. 张亚冲.燕山大学 2010
[6]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同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D]. 闫芳.苏州大学 2010
[7]左心循环系统建模及研究[D]. 戴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8]脉搏波信号处理方法和临床实验研究[D]. 徐燕.重庆大学 2007
[9]SIMO系统盲辨识算法研究[D]. 牛翠竹.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心血管系统键合图模型仿真研究[D]. 代开勇.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0837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心血管系统生理参数测量Fig.1.2Measurementofcardiovsystemsphysiologicalparameters
图2.1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Fig.2.1?Blood?circulation?system?chart??-8-??
人体大动脉分支结构[23JFig.2.2Mainarterybranchesofcardiovascularsystem[33J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的认识[J]. 王继光,丁风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06)
[2]比较两种无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仪器测值的一致性[J]. 彭猛,蒋雄京,关婷,马文君,董徽,吉薇,吴海英,惠汝太.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11)
[3]经典功率谱估计Welch法的MATLAB仿真分析[J]. 杨晓明,晋玉剑,李永红. 电子测试. 2011(07)
[4]人体中心动脉压的测量及临床应用[J]. 都伟,梅林,冯新恒. 心脏杂志. 2011(03)
[5]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关系的探讨[J]. 刘兵,季福绥,林颖,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04)
[6]Welch功率谱估计算法仿真及分析[J]. 张峰,石现峰,张学智.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7]评价无创中心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测量值的一致性[J]. 左君丽,严子君,张瑞岩,李燕,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04)
[8]心血管系统建模的研究进展[J]. 鄂珑江,吴效明,胡玉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08)
[9]无创性脉波与有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J]. 李维维,陈良龙,李卫华,谢强,李金国,罗育坤,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黄峥嵘.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07)
[10]FAT文件系统原理及实现[J]. 邓剑,杨晓非,廖俊卿.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09)
博士论文
[1]基于脉搏波的无创心血管检测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 赵学玲.天津大学 2009
[2]基于脉搏波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D]. 李顶立.浙江大学 2008
[3]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 向海燕.第四军医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的文献计量分析[D]. 王梓宁.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2]盲信号处理及应用[D]. 郭云喜.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利用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研究[D]. 孟祥平.山东大学 2011
[4]基于SD卡的嵌入式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永占.北京交通大学 2011
[5]脉象信号分析建模仿真及应用研究[D]. 张亚冲.燕山大学 2010
[6]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同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D]. 闫芳.苏州大学 2010
[7]左心循环系统建模及研究[D]. 戴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8]脉搏波信号处理方法和临床实验研究[D]. 徐燕.重庆大学 2007
[9]SIMO系统盲辨识算法研究[D]. 牛翠竹.电子科技大学 2007
[10]心血管系统键合图模型仿真研究[D]. 代开勇.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0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808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