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自动搜索(Search AV)功能对心脏同步性的临床观察以及相关指标的比较。方法:选择来自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内科51例植入具有Search AV功能的DDD/R的患者,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32例,二度二型或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19例,按患者类型分为实验组(SSS)及对照组(二度二型或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下统称为e AVB)。采用心脏超声、BNP及起搏器程控仪等观察手段,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尿钠肽(BNP),心电图QRS时限,左右心室机械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的时间差(SPWMD),以及起搏器程控仪计算的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Cum VP%),通过上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心室起搏比例下心脏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1.SSS组与e AVB组相比,心脏舒张末期内径(LAEDD、LVEDD)的变化1.1术后1月[LAEDD(40.66±5.55VS41.09±4.21,P0.05),LVEDD(43.81±3.72VS44.61±5.13,P0.05)]1.2术后1年[LAEDD(40.93±3.79VS4 42.14±4.61,P0.05),LVEDD(44.13±7.08VS 45.23±4.64,P0.05)]2 SSS组与e AVB组相比,心脏功能(LVEF、BNP)的变化2.1术后1月[LVEF(0.63±0.03VS0.57±0.10,P0.05),BNP(90.41±50.39VS133.23±67.22,P0.01))]2.2术后1年[LVEF(0.64±0.05VS0.50±0.07,P0.01),BNP(61.43±52.29VS143.78±59.68,P0.01))]3 SSS组与e AVB组相比,心脏同步性及累计心室起搏比例的变化3.1术后1月[IVMD(25.83±1.08VS35.83±1.03,P0.01),SPWMD(103.44±4.65VS126.44±4.19,P0.01),QRS(100.78±4.22VS101.21±3.28,P0.01),Cum VP%(15.63±2.53VS60.43±4.86,P0.01)]3.2术后1年[IVMD(30.34±1.15VS36.65±1.58,P0.01),SPWMD(113.96±6.01VS142.96±5.91,P0.01),QRS(100.26±2.79VS107.64±3.12,P0.01),Cum VP%(16.48±3.11 VS63.60±3.65,P0.01)]结论:1.具有Search AV功能的DDD/R最下化心室起搏比例治疗SSS患者明显优于II°或间歇性III°患者,但对患者心脏内径的改变,早期不明显;2.术后评估患者心功能时,早期BNP敏感性优于LVEF;3.在最小化心室起搏比例下能明显保持及延缓患者心脏不同步的发生;4.QRS波时限在高频右室起搏情况下对于评估心脏机械性不同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 房室间期自动搜索 同步性 心功能 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前言14-17
-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1
- 1.研究内容17
- 2.材料与方法17-19
- 2.1 主要仪器17-18
- 2.2 主要观察指标18-19
- 3.起搏器植入19-20
- 4.起搏器随访20
- 5.统计学方法20-21
- 结果21-26
- 讨论26-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40
- 综述 浅谈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40-50
- 参考文献47-5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才,王庆旭,杨桂红,刘思泰,蒋涛,黄明礼,李文远,谭瑛;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6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黄新平;周兰清;陈兆銮;阚瑞嫒;梁立权;任国钧;;植入双腔起搏器两例[J];云南医药;1991年01期
3 孟素荣,彭健,宋跃明,许顶立,林春梅;双腔起搏器睡眠功能的设置及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1期
4 罗为民,石蓓,黄祖敏,郝星,商黔惠,王丕荣;应用双腔起搏器四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0年11期
5 吴建淮,单江,徐志清,俞锋,徐耕;双腔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J];急诊医学;2000年01期
6 迟路湘,何国祥,宋治远,舒茂琴,胡厚源,唐波,史光鉴;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7 吴志勇,颜光烈,陈诗泉,浦晓东,黄鼎三,关瑞锦;经头静脉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8 王永强;魏引;李基诚;;应用生理性双腔起搏器7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12期
9 于祝先;刘东彦;;经永存左上腔植入双腔起搏器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10 张琪;姜萌;金艳;周笙珩;章隆泉;毛家亮;何奔;;678例双腔起搏器安置术中导线入路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来利;于波;;双腔起搏器的程控随访[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陈丽娜;秦丰明;唐欧杉;成银宏;陈钟良;周浩亮;;基层医院双腔起搏器植入500例临床体会[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晓健;蔡卫勋;;双腔起搏器对自身心房事件的几种模式比较[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4 杨震;王学忠;贾绍斌;沙勇;王竟靖;郭维娜;;宁夏地区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状况[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5 陈建明;沈法荣;王志军;王静;吴巧元;;心房阈值管理功能在双腔起搏器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秦丰明;成银宏;唐欧杉;陈钟良;吴群伟;;双腔起搏器致心力衰竭加重1例[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建明;王志军;;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A];2008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老年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国际自由基/炎症与循证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建明;沈法荣;王志军;吴巧元;;KAPPA700/900系列双腔起搏器房室搜索功能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收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两例观察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明惠;杜新平;;双腔起搏器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迪;双腔起搏器可降低死亡率50%[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温济聪;可植入设备需克服市场“排异”[N];经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若薇;双腔起搏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2 王晓彤;双腔起搏器术后房颤发生情况的观察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5年
3 邓龙;超声心动图对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指导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4 葛俊美;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6年
5 萧钟波;闭环刺激双腔起搏器防治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薛聪;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2年
7 胡永涛;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8 周贤惠;生理性双腔起搏器(Vitatron 900E)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防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9 聂亚彬;双腔起搏器心房起搏百分比对病窦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心脏同步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8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