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联合NT-proBNP、LVEF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
本文关键词:D-二聚体联合NT-proBNP、LVEF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NT-pro BNP、LVEF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1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为起病12小时之内,入院后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患者一般病史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实验室相关检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D-二聚体、NT-pro BNP、肌钙蛋白I峰值)及影像学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计算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分析D-二聚体、NT-pro BNP、LVEF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根据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组,A组为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B组为出现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分析D-二聚体、NT-pro BNP、LVEF对STEMI患者发生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风险的评估价值。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提示Gensini评分与血浆D-二聚体、LVEF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168,与NT-pro BNP不存在相关性。2、A、B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卒中史、肝肾功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两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Gensini评分、冠脉多支病变、多支架植入及是否抽吸血栓和使用替罗非班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LVEF、肌钙蛋白峰值水平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084,P=0.007)、NT-pro BNP(OR=1.001,P=0.043)、LVEF(OR=0.925,P=0.006)是发生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5、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LVEF、NT-pro BNP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1%、231.5ng/ml,当入院LVEF(27)51%,NT-pro BNP(29)231.5ng/ml时发生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越大,LVEF预测意义较大。结论:1、血浆D-二聚体、LVEF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存在线性相关,NT-proBNP与其无相关性。2、NT-pro BNP、LVE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发生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3、当入院LVEF(27)51%,NT-pro BNP(29)231.5ng/ml时发生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越大,LVEF预测意义较大。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D-二聚体 LVEF NT-pro BNP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14
- 第2章 综述14-21
- 2.1 D-二聚体的生物学特性14-15
- 2.2 D-二聚体水平检测常见的影响因素15
- 2.3 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15-21
- 2.3.1 D-二聚体与心血管系统疾病15-17
- 2.3.2 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17-18
- 2.3.3 D-二聚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
- 2.3.4 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8-19
- 2.3.5 D-二聚体与糖尿病19
- 2.3.6 D-二聚体与肝脏、肾脏、脑血管疾病及其他19-21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21-25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5
- 3.2.1 基本资料21-22
- 3.2.2 实验室检查22
- 3.2.3 心功能测定22
- 3.2.4 冠脉造影检查22-23
- 3.2.5 药物治疗23-24
- 3.2.6 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24
- 3.2.7 统计分析24-25
- 第4章 结果25-33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5-26
- 4.2 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26-28
- 4.3 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28-29
- 4.4 心脏生化指标及影像学分析29-30
- 4.5 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30-31
- 4.6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ROC曲线分析31-33
- 第5章 讨论33-38
- 5.1 基本资料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分析33-35
- 5.2 血浆D-二聚体与Gensini评分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分析35
- 5.3 NT-proBNP与Gensini评分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分析35-36
- 5.4 LVEF与Gensini评分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分析36-37
- 5.5 cTnI峰值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分析37-38
- 第6章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8
- 附件48-49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5期
2 戴宏华;;D-二聚体升高与肿瘤良恶性关系的分析[J];安徽医药;2013年11期
3 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谢翔;刘芬;门莉;;左室射血分数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2期
4 杨军;李春盛;;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3134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回顾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年12期
5 郭宝亮;王晓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年05期
6 谢文珠;胡春旭;傅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年15期
7 温勇伟;许顶立;苏亮;吴雷;叶桃春;;肺栓塞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J];广东医学;2009年12期
8 周卫平;;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价值[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孙中吉;罗海;张建明;吉金利;王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左室射血分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J];武警医学;2008年07期
10 Aldo Spadaro;Vincenza Tortorella;Carmela Morace;Agostino Fortiguerra;Paola Composto;Caterina Bonfiglio;Angela Alibrandi;Carmelo Luigiano;Giuseppe De Caro;Antonino Ajello;Oscar Ferraù;Maria Antonietta Freni;;High circulating D-dimers are associated with ascit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liver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延伟;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津安;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的相关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3 宋艳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肌梗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D-二聚体联合NT-proBNP、LVEF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9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