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仿射配准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2:30

  本文关键词: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仿射配准算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脏 刚性 仿射配准 基准点 重定向 三维 弥散张量成像


【摘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是人体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而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的产生与心肌纤维的结构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心肌纤维的方式有很多,但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是目前唯一可以非侵入性非破坏性地研究活体心肌三维纤维结构的成像方式,其早期应用集中在脑白质的纤维结构研究上,将其应用于心肌纤维结构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不同模态、不同分辨率、不同个体的心脏或同一个体的心脏的搏动都会使得心脏图像呈现较大差别,这对医生诊断心血管疾病时产生了不少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将心脏弥散张量图像进行配准,使其空间位置对准,以便于医生将其与心脏图谱或者其他心脏进行对比,亦或者将心脏弥散张量图像和其他模态的心脏图像进行配准融合,观察不同模态的图像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诊断的效率。此外,基于心脏弥散张量图像配准我们可以利用来自不同个体的心脏数据构建人体心脏纤维结构的平均模型,为心脏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目前现有的针对弥散张量图像处理的算法大多是针对大脑成像提出来的,无法直接应用于心脏成像。基于心脏的弥散张量配准更为复杂,不同的大脑DT-MRI数据的大小、形状、方向差别不大,不同的心肌纤维,尤其是ex-vivo(体外)的心肌纤维结构的大小、形状及朝向等差别很大,这会导致在心脏三维仿射配准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达不到配准的效果。因此,针对心脏弥散张量图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仿射配准的算法,利用基准点的几何特性,快速调整心脏的大小和朝向,再以互信息为相似性测度,以三维仿射变换为变换模型,再采用Powell修正算法作为参数优化策略对心脏弥散张量进行配准,最后进行张量重定向,保持张量的主方向与心肌纤维走向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解决了参数优化时容易出现局部极值的问题,配准效果良好,达到了刚性配准的要求,能为精确度更高的非刚性配准提供理想的初始位置。此外,在调整心脏大小时提出了改进的缩放方法,将单一缩放因子设置为两个缩放因子,分别对横断面和竖轴方向进行缩放,解决了单一缩放因子方法因横断面和竖轴方向尺寸相差太大而不能配准的问题。
【关键词】:心脏 刚性 仿射配准 基准点 重定向 三维 弥散张量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R5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医学成像技术12-14
  • 1.3 研究现状14-16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16-17
  • 2 弥散张量图像17-23
  • 2.1 弥散运动17-18
  • 2.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基本原理18-19
  • 2.3 弥散张量成像基本原理19-20
  • 2.4 弥散张量数据特点20-21
  • 2.5 弥散各向异性指数21-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3 医学图像配准23-31
  • 3.1 引言23
  • 3.2 医学图像配准的分类23-24
  • 3.3 图像配准的关键步骤24-30
  • 3.3.1 图像配准的几何变换模型24-26
  • 3.3.2 相似性测度26-27
  • 3.3.3 图像插值27-30
  • 3.3.4 参数寻优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4 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图像仿射配准31-47
  • 4.1 引言31
  • 4.2 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仿射配准算法31-38
  • 4.2.1 基准点的选取33
  • 4.2.2 基于基准点的心脏朝向调整和尺寸缩放33-35
  • 4.2.3 心脏配准变换模型35
  • 4.2.4 心脏配准的相似性测度35-36
  • 4.2.5 参数寻优算法—Powell搜索算法36-38
  • 4.3 配准实验与结果分析38-46
  • 4.3.1 未设定基准点和基于基准点的心脏仿射配准实验38-41
  • 4.3.2 未设定基准点与基于基准点的仿射配准实验结果41-43
  • 4.3.3 基于基准点的不同尺寸缩放方法的心脏仿射配准实验43-44
  • 4.3.4 基于基准点的不同尺寸缩放方法的仿射配准实验结果44-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5 心脏弥散张量数据配准的张量重定向47-57
  • 5.1 引言47
  • 5.2 张量重定向的理论基础47-51
  • 5.2.1 有限应变法(FS,Finite Strain)49
  • 5.2.2 保持主方向法(PPD,Preservation of Principal Directions)49-51
  • 5.3 心脏弥散张量的计算51-53
  • 5.4 心脏弥散张量重定向的实现53-56
  • 5.4.1 张量重定向步骤53-54
  • 5.4.2 张量重定向结果54-56
  • 5.5 本章小结56-57
  • 6 结论57-59
  • 6.1 工作总结57
  • 6.2 工作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3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5
  • 学位论文数据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学磊;陈世华;李银;王乐玲;朱文庆;;颅内多发硬化累及白质纤维的弥散张量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7期

2 朱威州;陶玲;钱志余;胥传健;;基于弥散张量追踪技术的胶质瘤患者结构网络的节点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6期

3 张华;王朋;张媛;司卫军;;基于弥散张量配准和皮层分割的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4期

4 侯进;梅颖洁;代月黎;许乙凯;;兔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的弥散张量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5 张云亭,孙志华;MR弥散张量技术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6 郭俊渊;弥散张量MRI[J];放射学实践;2000年02期

7 李海云,王筝;磁共振弥散张量分析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8期

8 曲方;胡连源;;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5期

9 张志强;卢光明;谭启富;张宗军;李苏建;潘云曦;孙康健;田蕾;;带状灰质异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7期

10 李元;刘文;隋毓秀;吴婷;;首发精神分裂症胼胝体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永贵;郭岗;黄海清;;1.5T磁共振弥散张量颈髓损伤应用价值的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后银;谢明祥;;弥散张量纤维成像在颅内肿瘤的应用及手术指导意义[A];2013年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江泓;梁晓春;蒋田仔;唐北沙;;SCA3/MJ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弥散张量、VBM)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福庆;磁共振定量弥散张量对多发性硬化脑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斌;基于基准点的心脏弥散张量仿射配准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宫强;基于弥散张量的脑白质纤维跟踪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3 吴涛;心脏弥散张量磁共振图像弹性配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王钊;对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配准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连耿鹏;急性高低剂量饮酒对健康人脑部影响磁共振弥散张量和频谱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2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2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