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调节NOS抑制C57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调节NOS抑制C57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更多相关文章: 白藜芦醇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雌激素受体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研究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跃居于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列。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中药单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白藜芦醇作用较为突出,有望为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疾病状态提供进一步的临床线索。白藜芦醇作为天然的多酚类抗氧化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防治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实验也证实了白藜芦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而有报道称,雌激素受体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白藜芦醇是否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及雌激素受体来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将有助于寻找新的药物干预分子靶点,为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实验方法:1.白藜芦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对C57小鼠进行卵巢切除手术加上高脂饮食成功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经小鼠血清血脂四项检测免疫组化实验来检测造模型成功与否,并确实白藜芦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一氧化氮及氧化应激在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利用一氧化氮试剂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血清进行一氧化氮含量检测,同时对小鼠的胸主动脉进行western-blot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和超氧阴离子表达;3.雌激素受体在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小鼠胸主动脉的雌激素受体表达,观察雌激素受体、白藜芦醇、动脉粥样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1.模型组血清中的血脂四项明显升高,且胸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而白藜芦醇组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均显著下降,说明白藜芦醇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模型组一氧化氮含量及超氧阴离子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而白藜芦醇组一氧化氮含量及超氧阴离子明显降低,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也较模型组有显著的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则较模型组有显著的上调。这说明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来调节一氧化氮生成,抑制氧化应激,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3.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的雌激素受体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而白藜芦醇组雌激素受体含量则比模型组有显著的增加。这表明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增加雌激素受体来实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效应。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上调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少机体一氧化氮的含量,抑制氧化应激,进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关键词】:白藜芦醇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雌激素受体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研究背景10-21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10-15
- 第二节 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15-16
- 第三节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AS中的研究进展16-19
- 第四节 雌激素在抗AS中的研究进展19-21
- 实验部分21-46
- 第一节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1-27
- 第二节 一氧化氮及过氧化物在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27-39
-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在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39-46
- 结语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5
- 附录55-5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56-57
- 致谢57-58
- 统计学审核证明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NO及NOS检测[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林晓云,王玮,陈春鹏,徐剑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和脑组织NO、NOS变化的相关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曾宪霖,郑鸣;NO、NOS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解剖与临床;2005年03期
4 刘宝成;田凤石;张宏;;缺氧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S和NO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张彤彦,袁申元;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胃窦运动功能、胃电活动及NOS的改变[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3期
6 孙思庆,林勇,朱晓莉,张伟;雌激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NO、NOS的作用[J];现代医学;2005年04期
7 柯开富,包仕尧,张树生,严伟星,汤乐民;大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后早期NOS变化动态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刘沛;孔繁元;吴若芬;李莉;潘月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O、NOS动态变化的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旭萍;高原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李锋涛;程斌;贺西京;;抑肽酶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NOS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凤石;张宏;葛进;;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OS和NO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沛;孔繁元;吴若芬;李莉;潘月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O、NOS动态变化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志元;;过度训练大鼠杏仁核NOS变化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田凤石;张宏;;缬沙坦和AⅡ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OS和NO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贾晓明;朱兆明;孔秋华;秦勤;李培峰;;《烧伤早期损伤机理的研究之三》 烧伤早期对大鼠血浆、皮肤创面及脏器NO、NOS产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牛晓梅;;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NO、NOS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超;田岳凤;周丹;杨孝芳;林亚平;常小荣;严洁;;艾灸兔“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NO、NOS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丁宁炜;张红品;秦学林;汤强;姜文凯;;不同训练强度对间歇性缺氧大鼠骨骼肌NO和NOS的影响[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克林;;NO/NOS信息传递系统的“时相节律”[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黄晓颖;王良兴;陈少贤;;知母宁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NO/NOS体系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忠远;高压氧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NOS和NO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文涛;慢性铅暴露与小鼠脑海马CaMKⅡ、pCREB、NOS、NO、即早基因及学习记忆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宫丽鸿;活血化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ET和NO及其相关酶(ECE)和(NOS)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4 阴怀清;急性白血病NO、NOS、VEGF、IL-6、IFN-γ、血小板膜糖蛋白及RP水平研究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5 张朝云;脂质和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内皮细胞NO、NOS和PDGF-B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罗文平;缺氧复氧对血管内皮细胞t-PA、PAI-1、NO及NOS表达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丽;白藜芦醇调节NOS抑制C57小鼠动脉粥样硬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徐旺芳;尾静脉放血对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OS变化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崔晶;猪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NOS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徐慕娟;冠心Ⅱ号对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NO、NOS、SOD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王利春;针刺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NO、NOS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常菲;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结缔组织病所致雷诺现象患者血清ET-1、NO、NOS和iNOS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牛慧玲;哈士蟆油对衰老模型小鼠NO、NOS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岳峰;驯鹿狂蝇蛆病对机体NO和NOS的影响及药物防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9 侯春丽;一次性力竭运动对人体血清中NO和NOS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4年
10 余建;三七复合有效成分对恒河猴细菌感染性子宫出血模型内膜局部NO及NOS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2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