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双抗血小板疗程的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01 17:01

  本文关键词: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双抗血小板疗程的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冠心病 双抗血小板 药物洗脱支架 疗程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不同疗程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确定最佳抗血小板疗程提供证据和参考。方法:通过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数据库Clinical Trials和ICTRP,手动检索AHA心血管年会、ACC心血管年会、ESC心血管年会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中国心脏病大会会议论文,获得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不同疗程双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预先制定的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以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按意向性治疗原则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相对短疗程和相对长疗程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传统Meta分析采用Rev Man完成,不同疗程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网络Meta分析采用Win BUGS和STATA完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230篇,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31643例患者。其中2个研究比较的是3个月与12个月,4个研究比较的是6个月与12个月,其余4个研究分别比较的是6个月与24个月、12个月与24个月、12个月与30个月和12个月与36个月。传统Meta分析显示短疗程相对长疗程可增加支架血栓(RR 1.73,95%CI 1.10-2.74)和心肌梗死(RR 1.33,95%CI 1.04-1.71)的发生率,但可减少全因死亡(RR 0.83,95%CI 0.70-0.99)、严重出血(RR 0.61,95%CI 0.49-0.76)和出血(RR 0.61,95%CI 0.47-0.80)的发生率,心血管死亡(RR 0.93,95%CI 0.74-1.18)和卒中(RR 1.01,95%CI 0.76-1.33)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置入紫杉醇[(RR 3.38,95%CI 1.86-6.12),(RR 2.37,95%CI 1.31-4.27)]、西罗莫司[(RR8.21,95%CI 1.03-65.55),(RR 2.40,95%CI 1.15-5.03)]和依维莫司[(RR 2.66,95%CI1.20-5.90),(RR 1.52,95%CI 1.11-2.09)]支架的患者延长双抗血小板疗程可减少支架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网络Meta分析显示不同双抗血小板疗程组间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累积概率排序显示对于支架血栓和心肌梗死双抗血小板6个月时的发生风险最高,30个月和36个月时的发生风险最低,而对于全因死亡和严重出血双抗血小板则是3个月和6个月时的发生风险最低,30个月和36个月时的发生风险最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随双抗血小板疗程的延长而减少,但全因死亡和严重出血的发生风险随双抗血小板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临床在为冠心病患者制定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最佳双抗血小板疗程时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其发生支架血栓和出血的风险,对于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双抗血小板疗程,尤其是对于置入紫杉醇、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支架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双抗血小板疗程。
【关键词】:冠心病 双抗血小板 药物洗脱支架 疗程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部分 前言10-14
  • 1 研究背景10-12
  • 2 研究目的12-14
  • 第二部分 方法14-19
  • 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14
  • 2 检索策略14-16
  • 3 文献筛选16-17
  • 4 资料提取17
  • 5 偏倚风险评估17
  • 6 缺失数据处理17
  • 7 发表偏倚评估17-18
  • 8 数据处理18-19
  • 第三部分 结果19-59
  • 1 文献检索结果19
  • 2 纳入研究19-28
  • 3 判效标准28-29
  • 4 偏倚风险评估29-30
  • 5 发表偏倚评估30-31
  • 6 主要结局指标31-46
  • 7 次要结局指标46-59
  • 第四部分 讨论59-66
  • 1 有效性比较59-61
  • 2 安全性比较61-62
  • 3 与同类研究的比较62-63
  • 4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63
  • 5 本研究局限性63-64
  • 6 最新研究进展64-66
  • 第五部分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5
  • 综述75-87
  • 参考文献83-87
  • 缩略词表87-8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9-91
  • 致谢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万琪,沈一负,熊太平,徐清云,彭延风,龙军爱;卵黄与猪血水两种双抗琼脂平板培养基检出脑膜炎双球菌的比较[J];湖南医学;1987年06期

2 樊得英;冯若飞;李向茸;张海霞;凡静静;沈心亮;马忠仁;;脑心肌炎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1期

3 张瑞镐,薛德义;抗HBs的双抗原夹心BA-ELISA检测和应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年06期

4 王璋瑜;;单抗之后双抗将接踵而来吗?[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1期

5 陈晓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再导向细胞毒作用研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年06期

6 肖冰,金迎春,王春;双抗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年14期

7 汪志辉,侯梦芹,陈霞,陈锦生,钟永荣;双抗原酶斑点-ELISA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8 刘萱,李平,石玉玲,易艳萍,任冽,匡铁吉,段昭辉,王云龙,马清钧,曹诚;临床应用重组SARS病毒双抗原夹心诊断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评价[J];病毒学报;2004年02期

9 张帅清;;影响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HIV抗体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02期

10 额尔敦,其其格,郭美香,韩玲,刘士山,张丽民,陈杞,张庆荣;双抗HBsAg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建立[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林盛;李保昌;孙萍;杨淑华;王全立;;生物素化HCV多表位融合抗原的表达及其在双抗原夹心检测方法中的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宋逊风;双抗杂交棉凸显优势[N];农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龙江;金银花抗病毒有效成分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李弟灶;金银花抗病毒有效成分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汤雁波;金银花抗病毒有效成分双抗素类似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诚;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双抗血小板疗程的系统评价[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德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康彦红;PON1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葛云皓;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与预测[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5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5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